1月3日凌晨,伊拉克巴格达机场附近遭3枚火箭弹袭击,两部车辆被炸毁,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将军在空袭中身亡。同时被美军“定点清除”的还包括伊拉克人民动员部队的三名高级成员。五角大楼随后发表声明,空袭斩首行动“旨在阻止伊朗未来的袭击计划”,宣布对此次空袭事件负责。
(援引新华社消息。编者按:热点军事冲突局势未明,此文不代表任何立场和观点,仅围绕现代空袭作战特点整理归纳,其选图片来源网上,均未作倾向性指明。)
近些年来,因反恐战争的需要,依赖信息化、无人机察打一体化等技术手段的飞速进步,跃升为现代空袭作战中“点穴”绝技的“斩首行动”愈来愈多地出现在实战中。回顾历史,美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发动的历次“斩首行动”,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有之。
何谓“斩首行动”?
所谓“斩首行动”,通常指的是针对敌军主要指挥官,开展的定点清除行动。其主要的理论来源有两个:
1、英国军事学家富勒提出的“瘫痪攻击”,即通过对敌方指挥系统的重点打击,使敌人失去组织战斗的能力。
2、美国空军上校沃顿的“五环理论”,其将“领导层环”作为最核心的第一环,是战争开启后首先要给予重点打击的目标。
“斩首行动”须具备的条件
现代战争中,要成功实施“斩首行动”,必备条件:
1、掌握精确情报,知道地方指挥部及指挥官所在,并做好保密工作。
2、要有精准、迅速的打击能力,可以毫无征兆地对敌方指挥机关发动突然袭击。
3、要有整体判断,预估发动“斩首”后,将会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办法。
二战时期已有“斩首行动”
蒋介石住所多次被日军精确轰炸,数十名卫士死伤
现代战争中的“斩首”行动,早在“二战”时期即已露端倪。日军侵华期间,多次依据准确情报,发起针对蒋介石个人的轰炸,其袭击地点包括徐州四号房、湖北省政府、重庆黄山官邸、广西羊角山、重庆曾家岩国民政府等处。
如1938年8月,日军大举空袭武昌,蒋介石住所四周都被炸毁,20多名卫士受伤;又如1940年2月, 蒋介石到柳州羊角山召开军事会议,当天即遇20余架日机来袭,炸伤12名卫士。事后,蒋在日记中感叹:“敌机皆知我即在之地与时,而其凶猛又如此,但总未为其所算,岂非天命乎?”
蒋介石在重庆黄山的官邸,曾被日军轰炸
最严重的一次是1941年8月,日军从离任的意大利驻华大使口中,得知蒋介石日常居住的黄山官邸位置,遂发动袭击。当时蒋及时进入防空洞,而“洞顶上树木尽毁,岩土崩堕,卫士重伤者四人,死二人”。重庆国民政府更被日军炸毁了全部建筑,以致1941年9月只能临时搭建帐篷,举行总理纪念周活动。
美军截获重要情报,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
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座机被击落事件,则是“二战”期间盟军发动的最成功的一次“斩首行动”。
1943年4月,美军破译了有关山本行程的详细电文,随后由罗斯福总统亲自下令“干掉山本”。山本的座机在飞行中,遭遇18架美机围攻,很快被其中一架击落,坠毁在丛林中。验尸报告显示,山本被两颗子弹击中身亡。
山本五十六时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其被“斩首”对日军打击极大。
现代战争“斩首行动”被频繁使用
“斩首”卡扎菲失败
随着“二战”后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斩首行动”在历次局部战争及反恐战争中的地位日渐加大。
1986年,美国对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动了代号“黄金峡谷”的海空联合袭击,这是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斩首行动”。
里根总统选定兵营、机场等5处军事设施作为目标,出动24架轰炸机、5架电子干扰机和10架加油机,从英国出发,飞行10380千米,突袭利比亚。
美军共投下100吨炸药,摧毁了全部目标,但在轰炸卡扎菲住所时,由于系统故障,未能投下全部炸弹,仅炸死了他的一个养女,炸伤了他的两个儿子,未能成功“斩首”卡扎菲。
针对萨达姆的“斩首行动”使伊拉克指挥系统失灵
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对“斩首行动”的应用已相当娴熟。战争爆发前,美军一面利用陆、海、空、天、电各维空间展开立体侦察;一面派出100多名特种部队人员和50名中情局特工,在伊拉克境内秘密活动4个多月,掌握了一批该国高官的住址、电话等信息,为战时发动“斩首行动”做好了准备。
战争开始后,美军即向巴格达的3个地区发射了45枚巡航导弹,投掷了4枚精确制导导弹,对萨达姆及其亲属、亲信的住宅进行了攻击。专门使用的“地堡克星”巨型炸弹,命中精度约在3米左右,能毁坏地下15米的钢筋混凝土工程。
萨达姆没有在“斩首行动”中被杀,但他从此失踪,使伊拉克的指挥系统为之失灵。
萨达姆发起“斩首行动” 美军司令部差点被一锅端
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报道中,往往会看到美国吊打伊拉克,而伊拉克毫无招架之力。但其实,萨达姆也曾在战争中对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实施过程“斩首行动”,只是并没有成功罢了。
在战争进行的第8天,伊拉克特工找到了联军司令部准确位置,并随即向联军地面部队指挥作战中心发射了一枚“萨默德”导弹。导弹发射时,美军地面部队司令和多名高级军官正在召开早间战情会议。如果被这枚导弹击中,势必会给联军造成致命打击,甚至伊拉克战争的结局也将会被改写。不过,就在这枚导弹击中目标的前几秒钟,美军的爱国者导弹终于将它拦截下来并成功摧毁。
成功击毙本·拉登
在美军发起的所有“斩首行动”中,最经典的无疑是对本·拉登的“杰罗尼莫”行动。
阿富汗战争后,为躲避美军追捕,本·拉登不再使用手机、网络,而通过信使和外界联络。美军通过不断审讯战俘,逐渐获知了信使的存在及其真实身份,并跟踪信使,查知了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的藏身之处。
2011年4月,美国依据已有情报,最终决定动手。24名海豹突击队队员乘坐4架“黑鹰”直升机,躲过巴基斯坦防空体系,突然降落在本·拉登的宅院之中,前后仅用40分钟,就结束行动,击毙拉登本人。
以色列“斩首”阿布·杰哈德
作为一种有效的对敌手段,“斩首行动”也被美国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在同阿拉伯国家的对峙中,以色列多次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激进领导人发动“斩首”。
1972年,巴勒斯坦激进组织“黑九月”制造“慕尼黑惨案”,杀死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色列随即发起报复性的“天谴行动”。
“摩萨德”的情报人员按照“死亡名单”,在意大利、法国、黎巴嫩等国家,通过安装炸药、枪杀等办法,暗杀了多名和恐怖袭击有关的巴解高层人士。
其中,最著名的是对巴解二号人物阿布·杰哈德的暗杀。从1983年起,以色列就在监视杰哈德的一举一动,了解其生活规律,直至1988年实施“斩首”。
以色列先让人假扮记者,到杰哈德位于突尼斯的住所侦查警卫情况,后来专门按照其住所样式,复制了一座模型房,作为暗杀行动的训练场。
1988年4月,21名以色列突击队员乘坐潜艇,悄悄在突尼斯海岸登陆,进入杰哈德住所,解决警卫,并在杰哈德身上留下75颗子弹。以色列突击队员对全程进行了录像,然后全身而退,“斩首行动”计划完全成功。
俄罗斯“斩首”杜达耶夫
俄罗斯在1996年“斩首”车臣独立领袖杜达耶夫的行动,亦颇为成功。
为获知杜达耶夫所在位置,俄罗斯政府一方面监控其使用的卫星电话;另一方面用100美元买通一位线人,确定了杜达耶夫的藏身之地。杜达耶夫最后一次使用卫星电话时间较长,被俄军锁定目标,死于战斗机发射的2枚空对地导弹。
叶利钦知道消息后,称这一天是“盛大的节日”。杜达耶夫之死,使车臣独立运动受到重大打击。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