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稣钟
这套编钟有在西周青铜器中首次发现的凿刻而成的铭文,共约355字。铭文记录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跟随厉王东征,建立战功,多次受赏。为纪念周天子的表彰,故而铸造此钟。这一记录弥补了史书的空白,并为历史学家研究周代早期的历史纪年提供了重要资料。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的长期对抗演绎出不少传奇故事。而此次“晋国展”中,有一套、共8件的楚公逆钟。根据铭文,这套青铜编钟为西周时期楚公逆熊咢所铸造,然而却出土于晋侯墓地64号墓晋穆侯墓中,这说明晋楚两国在春秋之前的西周时代,已经建立了交往。
楚公逆钟
展品中除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还有不少精美玉器。其中一件玉覆面出土于晋侯墓地92号墓,即晋靖侯夫人墓。玉覆面是丧葬殓玉,覆盖在墓主人的面部。次缀玉覆面由23块玉组成,9块褐色玉器围成脸部轮廓,14块黄色或青白色玉器雕琢成人的眉、额、眼、鼻、颊、嘴、腮等,构成了完整人面。据介绍,玉覆面出土时,刻有纹饰的一面朝下,紧贴在墓主人的脸部。
玉覆面
立国600余年的晋国亡于分裂。由于国内卿大夫的势力越发强大,晋国国君沦为傀儡,最终韩、赵、魏“三家分晋”,还得到了周天子的正式承认。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划时代的巨变,并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终结、战国时代的起点。展览展出了一件出土于山西太原晋源区的夔凤纹罍,其墓葬的墓主人正是赵氏的巨头赵鞅。他是“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执掌晋国朝政期间,赵鞅对外取得军事胜利,对内压制政敌,为后世分晋奠定了基础。
夔凤纹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