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常州出梅,你了解防汛抗旱“智囊团”吗?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7月11日,常州官宣出梅,但对于各地的水利水文人来说,工作并未因此而放松:今年梅长18天,但溧阳的降雨量比常年减少了90%。在位于天目湖畔的沙河水库水文站内,站长陈军正站在炎炎烈日下采集各类水文数据 ,“根据水文测验规范,每日8点进行降雨量监测 ,如果是持续强降雨的话,就要不定时人工加密监测。”在降雨量监测的同时,他还要及时监测蒸发量,常年忍受着重复枯燥工作的“水文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着最重要的数据支持,他们也是防汛抗旱应对决策最有力的后盾之一。 

水文站内景

陈军所在的沙河水库水文站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中央报汛站,位于天目湖畔的丘陵上,办公、值班 场所和监测设备都在树林环绕的山丘上,与全国闻名的天目湖山水园景区近在咫尺。尽管如此,对于水文工作者来说,近前的喧闹并不能影响他们的本职工作 。 

“目前沙河水库水文站连我在内共两名工作人员,承担着包括水位(温)、降雨量、蒸发量、流量、土壤墒情等监测工作。以蒸发量为例,强降雨时, 需时刻监测人工蒸发皿内水位上涨情况,不定时计量、汲水,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掌握;晴热干燥蒸发皿内降至允许最低水位时,须及时进行人工补水,根据补水量计算蒸发量; 再比如流量, 当水库开闸放水时,需人工监测出库流量和入库流量;若出现有可能超历史水位时,需人工每5分钟观测1次水位。”他告诉记者,这些工作在普通人看来繁琐而枯燥,但是作为防汛抗旱工作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及时、反复、准确的监测能最大程度上为防汛抗旱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溧阳市水文局局长李丹表示,水文局除了负责水文监测和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还有一块相当重要的职责:参与属地水旱灾害防御,为市防 指提供及时、可靠的水情预测预报。 

记录监测数据

据李丹介绍,2021年,6号台风“烟花”正面经过溧阳,该台风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直穿溧阳的台风,持续多日的强降雨,令河湖库水位全面超警,沙河、大溪两座大型水库超历史最高水位。台风“烟花” 期间,仅特大暴雨站点就多达42处,大雨以上站点更是涉及溧阳全境,在严峻汛情下,水文自动化遥测系统运行良好,及时、准确地收集了溧阳境内各站点水文信息,在暴雨中奔波监测的水文工作人员为防洪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实时数据,高精度的水文预测为防汛调度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沙河、大溪水库联合调度过程中, 我局通过对降雨径流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预报模型并根据经验进行修正,多次对两座水库的水位进行科学预测,预报结果均被市防指采纳。”李丹表示。

据介绍, 溧阳水文中心站成立于1986年,2006年6月更名为溧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属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2008年6月,溧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增挂溧阳市水文局牌子,至此,溧阳市水文局成为全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省为主、省市双重领导的县级水文机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