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善住房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作为苏北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近两年,涟水县抓住有利时机,从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出发,在一个个田园乡村为农民建起美丽温馨家园,保证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率先行动的条河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一跃成为具有江南风味的村庄,成为淮安市农房改善的一个亮点。
步入村庄,宛如走进画里,一步一景,乡土味、现代味在这里有机融合,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8月,成集镇又启动了条河村三期建设,总户数达209户。搬得顺心、住得暖心、过得舒心的村民还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愿望,他们在村里的食用菌示范基地打工,每人一天能赚七八十元。
农民集中居住了,如何让他们迁了新居还留得住乡愁?条河村总支委一班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群众所需,从小事入手,尊重农民意愿,创新工作思路,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利用安置点周边土地资源,让荒地变菜田,打造出一块块“小菜园”,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能有地种、有菜摘。
小菜园离村民的家都很近,除了不种植高秆作物外,其他种什么品种的蔬菜,由村民自己说了算。村里还对小菜园的田埂道路进行了硬化,让搬迁群众脚不沾泥就能摘菜。菜园的前身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集中居住点定下来后,村里就考虑将这块地变废为宝。他们整治荒地,通过土壤改良、重新开挖了排水沟,保证涝时能排,旱时能灌,这片荒地面貌焕然一新,成了群众眼里的“香饽饽”,让村民们找到对土地的情怀和在新家园的归属感。此外,小菜园也让村民们省下了买菜钱,降低日常支出生活成本,吃到健康放心的蔬菜。
由于地少,村民追求“精致种植”,遵循“精而实惠”的原则,采取套种植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增加种植品种。现在村民们菜园里的品种多达三十种,其中不少是嫁接产品,产量高、抗病、成活率高。村里还邀请农技员进行种植与管理技术培训,保证技术传到农户。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