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百家姓》中排第74位。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殷姓人口总数约为200万,约占大陆地区汉族人口总数的0.16%,在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名中排第104位。其中,江苏作为殷氏族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江都区就有着十多个以“殷姓”命名的大大小小村落。
近日,大桥镇居民殷泽利通过一本初编于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的《殷氏族谱》向记者讲述了江都区大桥镇花荡坤平村殷庄这支殷氏族人的前世今生。
源于子姓 宋代因避讳许多族人改姓
殷泽利告诉记者,据谱中记载,殷姓源于子姓,出自帝喾嫡子殷偰的后裔。
“商朝君主盘庚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称为‘殷’或‘殷商’。殷商灭亡后,殷商遗民便纷纷以国名为姓,自称为殷(依)氏。殷姓从得姓至今已有3000多年了。这一点在史料《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中也有记载。”
殷泽利说,殷姓是中华民族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记载,宋朝时,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名讳,许多殷氏族人为了避讳改姓氏为汤氏、商氏、戴氏、林氏等。”
昆山迁扬 祖先曾与阮元是同学
记者在《殷氏族谱》序言中看到,这支殷氏族人祖先明代初期从昆山迁至扬州江都宜陵河北大殷庄,后因躲避兵灾举家躲到大桥东乡,爱其风俗纯朴,便再次立家。
同时,谱中还记载了这支殷氏族人的祖先殷鹤龄与阮元同学的故事。“殷公有年字鹤龄,邗江布衣也。生长郡城,克勤克俭,兢兢自守。儿时与仪征太傅阮公同塾,交往甚厚。”文中称,阮元当官后,曾有人劝殷鹤龄去投靠阮元,殷鹤龄说,厚颜去相求别人,我实在做不到。殷鹤林因善于治疗小孩子的疾病闻名乡里,凡有人求诊,无论是什么时间,他都出诊,并且从不受谢礼,在当地深受众人爱戴。
殷庄之谜 或与“永嘉南渡”有关
殷泽利告诉记者,在江都周边有大小几十个“殷庄”,其中大部分的殷氏族人都尊秉常公为始迁祖。对此,同为大桥镇殷氏族人的殷生良说,江都周边及江苏省很多地区的殷氏大多是“南渡殷氏”的后裔,是秉常公的后代。
“据我们家族的《殷氏家乘》中记载,我们的祖先是陈郡长平殷氏,祖先在‘永嘉南渡’时逃到润州(今镇江)一带。而壮大我们南渡殷氏一脉的人,也是南渡殷氏后裔称之为始祖的则是宋代的秉常公。‘公讳秩,字秉常,行初一,居扬之泰州,宋诰授右武大夫,其二子再迁华墅(今丹徒丁岗华墅村),名为殷庄。后裔至今延续700多年,从丹徒华墅、麒麟、黄墟、留村等往省内外呈放射性繁衍。’”
殷氏家训 耕读为家族传承之本
殷泽利说,殷氏家族的家训是教育后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人为善、积善行德。这其中,孝是很重要的一条。谱中记载,“人子事亲,日用常行之道。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
“此外,告诫子孙,耕读为家族传承之本。祖先认为粮食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惠,读书可以明事理,上可报效国家,下可造福百姓,所以家族子孙必须要读书和学会耕种技术。另外,家训还强调为人必须要心存忠厚,行必忠信,言必忠信。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我们殷氏家族传承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遵守。”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