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销号未解绑 女子银行卡竟成他人钱包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日,家住连云港市海州区的王女士先后接到了支付宝客服和京东客服的催缴还款电话,称她的支付宝花呗和京东白条均逾期未还,可是王女士从来没有使用过花呗和白条进行网上支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女士陷入了疑惑,选择了报警。

经过核查银行卡账单,王女士发现,账单中多出了很多笔并非自己消费的支出。经民警仔细询问,王女士回忆起自己曾经用原来的手机号注册过支付宝和京东等APP,并在这些APP上绑定了自己常用的两张银行卡,后来手机号不用了,虽然去营业厅办理了销号手续,但是却没有在这些APP上将银行卡解绑。有了这些信息,民警顺藤摸瓜,找到了该手机号的现任“主人”范某,面对民警的询问,范某承认了自己偷偷使用王某支付宝、京东等APP以及银行卡内钱款的行为。

原来,范某曾因拖欠贷款被多家银行和平台催债,由于害怕使用自己身份信息办理的手机号容易被他人找到,便使用了其母亲实名办理的手机号,在一次登录支付宝APP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该手机号已经注册过支付宝账户,通过短信验证码可以直接登录,而且这个支付宝账户还绑定了两张银行卡,喜出望外的范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该账户中成功转走了第一笔钱,随后便开始肆无忌惮地盗用该账户和银行卡内的资金。

尝到了甜头的范某又将目光瞄向了京东、美团、小米商城等其他APP,用同样的短信验证方式成功登录后,将上述账户用于自己的日常消费、套现、还款等。截止案发,范某使用王女士各类APP账户及银行卡内的钱款共计一万五千余元。

检察官提醒,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被广泛应用于绑定银行卡、APP账号等情形。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消费者在更换手机号后,微信、银行卡、网络支付及购物APP、邮箱、等绑定信息必须一同解除绑定,否则会带来隐私被窥探、银行卡被盗刷等危害。

通讯员 韩杨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