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为“托关系”给儿子读博士,男子陆续转账140万被骗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花钱就能获得读博士名额?重金求学想走捷径,反掉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赵先生一家都是高知,非常注重学历的提升。2021年4月份左右,硕士毕业的儿子小赵被浙江大学的导师告知其名额已满,一心希望儿子能读取博士的赵先生,开始到处找关系求帮助。

一天,赵先生的朋友陈某甲打来电话称其儿子在上海大企业工作,有希望能帮忙弄到浙江大学读博士的名额,于是赵先生便在陈某甲的介绍下结识了陈某乙。

陈某乙自称其老板是上海某公司的老总,有浙江大学校董的人脉,可以找到关系帮忙读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急于为儿子谋划未来的赵先生信以为真。7月份,赵先生便主动联系陈某乙希望其能帮忙找导师,帮忙搞定攻读博士的事情。

没过多久,陈某乙便告知此事能办,便以给浙江大学的校长、院长等人请客送礼以及可以帮忙办理入党等理由,向赵先生索要了35万元左右。后陈某乙又以需要给招生办、教务处打点关系为由收取赵先生4万元红包。就这样,2021年初,赵先生一家为儿子读博士,共转账给陈某乙39万元。

然而,事情并没有赵先生想象的那么顺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赵先生只要找到陈某乙问事情的进展,陈某乙的回答都是“卡住了,需要再花钱买关系”,而赵先生一家为儿子能读博士,也不敢得罪陈某乙,只要陈某乙要钱就转账。

从年头催到年尾,直到2023年的9月,赵先生一家已累计转给陈某乙140余万元,但学信网却迟迟未查到小赵学籍。此时,赵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欺骗了。

2024年3月,赵先生报警,陈某乙被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到案。到案后他供述称自己根本不认识浙江大学的领导,也没有办法帮助小赵读取博士,收到的钱款都被用于个人消费、生意周转上。

2024年7月,经兴化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陈某乙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6万元。

通讯员 刘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