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江苏两会】南林大专家为乡村振兴开出特色”药方”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月16日讯(通讯员 方彦蘅 记者 杨甜子)“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居住一体化是个系统过程,像在苏北有些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区优势的乡镇,政府应在农村集中居住和旧房改造方面出台木结构政策性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结合加工企业,展开对农村木结构高效设计研究,实现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卢晓宁是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除此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省政协委员、南林大侨联主席。

卢晓宁教授

在政协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卢晓宁提交的提案《关于发挥苏北木材加工产业集聚优势助力美丽乡村居住的建议》受到重视。无独有偶,同为南林大政协委员的丁山、阮宏华、张红霄三位教授的提案也与乡村振兴有关。

丁山等三位教授的提案围绕“打赢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场攻坚战。在他们看来,江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工商资本和产业下乡难、非营利主题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经过长期的实地调研、走访、论证,由于三位教授的专长在不同领域,他们分别为村级集体经济能够自主“造血”开出了特色“药方子”。

丁山教授

张红霄教授

阮宏华教授

丁山教授是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专家,在提案中,他建议将农村闲置的建设用地适度集中,通过重新规划和设计,用于建设乡村产业园,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康养等新兴产业。既要腰包鼓起来,也要绿水青山在。阮宏华是南林大生物与环境学院院长,他建议乡村振兴千万不可走“先破坏再建设”的老路,要通过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林业,注重生态保护,在青山绿水间共圆小康梦。张红霄教授长期致力于对林业经济与政策的研究,她则在整个团队中扮演起了“大管家”的角色,通过长期对农村经济的研究,提出了“工商资本出资、村集体出地”的共建模式,还有如包村帮扶、农产品订单采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接地气、易上手的好办法。

“学校鼓励政协代表们发挥专业优势,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需要以及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出发积极建言献策。”南林大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晶说。在南林大,每年政协会议召开之前,校统战部都会先召开政协委员座谈会,请每位委员交流准备提交的提案和建议。同时,学校会把每一年度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汇总整理、编辑成册。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重大研究项目,学校也鼓励委员们“抱团”组成课题组,将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提案和建议直接上报。“我们希望通过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委员们发挥作用保驾护航。”赵晶说道。

“把鲜红的代表证别在胸前,这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卢晓宁感慨,“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将利用专业特长,更多承担社会责任,并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去。”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