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AI+法律原来是这样!第三届法律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宁召开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9月22日讯(通讯员 唐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摄影 刘莉) 21日,“第三届法律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司法机关、产业界等各领域200多名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司法”话题。

会议现场。

“江苏全省法院受案数已经连续两年达200万件,全省法官人均结案270件,同比增加13件,‘案多人少’的矛盾仍然严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玉生介绍道,法律大数据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利器。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禄生介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运用到诉讼服务、审判等各个领域。在诉讼领域,法律问答机器人已在网上回答了1500多万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常见问题,极大地减少老百姓的时间、金钱成本;在审判领域,大量的案件其实并不复杂,智能化技术极大地便利法官处理简单案件。“未来,比如5年、10年的发展,智能技术将让老百姓能够在网上办理打官司的全流程。”

产品讲解。

王禄生告诉记者,目前人工智能只能处理简单重复的工作,起到辅助性作用。在特定场景中法律问答机器人已经具备实战能力,但仍有不足,未来还将致力于研发出能够自主生成知识库、准确定位询问点、具有多轮对话和情感对话能力的高阶导诉机器人,助力智慧司法。

据悉,目前,智慧法院在江苏的探索应用已卓见成效。2016年6月,苏州中院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资源,加速构建“智慧法院”及司法大数据服务体系,打造了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在全国首创“随讲随查”的电子质证系统,实现与法信平台的完美融合。

科大讯飞政法事业群检法事业部副总经理高贵彬介绍,这项技术也有望在南京地区推广,“原来出庭的时候,不管是法官还是检察官,可能会抱厚厚一沓的卷宗,在庭上进行质证。现在,他根本不需要拿纸质的卷宗,只需要在我们的电子质证系统里,通过语音直接调度查询,同步显示到大屏上。”

基于苏州模式的应用成效,科大讯飞与长三角三省一市(江、浙、沪、皖)高院签署《推进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工智能+法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法院”在长三角地区的应用,开启A.I.赋能司法领域的新篇章。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