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给年轻观众“一张票”,“村里来了花喜鹊”飞入新时代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2020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期间,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接连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上演。用轻喜剧的形式将脱贫扶贫这个宏大主题表现出来,引发现场欢笑声不断。

“你是一只花喜鹊,不计酸甜与苦辣。窝儿做在枝头上,心声化着春音乐……”《村里来了花喜鹊》讲述了一个极具苏北乡村特色的文化脱贫故事,以一位干了25年临时工的文化站代副站长——花喜鹊返乡扶贫为主线,描绘了她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挖掘“田头锣鼓”、保护百年村落、建起农家戏台,带领家乡百姓摆脱贫穷,最终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剧中,花喜鹊凭借着文化人的职业敏感和精神担当,利用喜鹊村原有自然、历史条件,走了一条特色脱贫之路,用文化和乡愁将喜鹊村改造成“最美村庄”。

花喜鹊的扮演者是国家一级演员、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榜首获得者许晴。声带动过两次手术,又已经退休的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体力和嗓音的困难,把做事风风火火的花喜鹊演得活灵活现。在剧前导赏环节,许晴还为观众们带来惊喜,现场进行淮剧示范教学,惟妙惟肖地演出一位乡村养鸡户清晨起来发现丢了鸡的惊慌和焦急,也让学子们在互动模仿中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

这部剧把轻喜剧和扶贫主题融合在一起,在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贴近现代生活的对白,把一个极具苏北乡村特色的文化脱贫故事讲得笑点满满,十分“接地气”。活动现场还通过剧目演出、导赏、讲座、体验等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带领大家学习戏曲相关知识、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

近年来,包括淮剧在内的地方戏一直在积蓄力量,创作优质的作品献给观众。该剧的主演之一、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直言:“作为戏曲的表演者,我们时刻准备着,只是年轻观众们缺少一个走近戏曲的机会,也就是‘一张票’。”他告诉记者,第一场在农大的时候,台下600多位学生看完捧腹大笑,颠覆了他们对戏曲的认识。“他们以前觉得戏曲就是咿咿呀呀的好半天,但是我们这个轻喜剧节奏非常的明快,表演诙谐夸张,颠覆大家对戏曲的刻板印象,让莘莘学子们觉得戏曲跟上了时代。”

许晴则激动地说,“希望戏曲院团能够更多地走进大学,大学生在低头玩抖音、刷手机时,多留一点时间给戏曲,我相信传统戏曲会更好地发扬光大!”

翟永军表示,传承发展地方戏,一方面传统剧目不能丢,另一方面也要紧抓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十年间,涟水县淮剧团推出了三部“村官”大戏,从大学生村官、留守村官再到扶贫村官用轻喜剧的方式来表现脱贫攻坚等宏大主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摄影:陈俨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张楠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