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科创带是什么?
2020年9月,无锡市明确把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作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将科创带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极点,宜兴市成为主要板块之一。
“我们宜兴该如何定位?这是做《规划》中最难的部分,自启动以来,就在冥思苦想、反复斟酌、多方征求专家建议与意见。”副市长何晓进坦言,“首先弄清楚科创带的本质,它和一般的园区有何差异?”在他看来,科创带是围绕太湖创新为生态圈,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是现代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高度融合、产业发展、科创资源、开放合作、生态环境等多维度发展的科创平台,在这个区域里,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力旺盛,创新氛围浓厚,科创活动与现代产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实现“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02
宜兴要什么?
发布会上,何晓进直言,通过反复研究无锡市的相关文件,他们认为,宜兴的太湖湾科创带发展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以科技赋能的现代产业群。具体来说,以科技赋能产业为总体思维,不断创新人才、创新资本、专利技术等高端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加速汇聚,尽快培育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质量优、单位产出多的产业集群。同时依托高水平的科创空间、产业空间、居住空间的建设,创新产业、城市、生态等,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带动宜兴产业形态、城市业态、环境生态的共同新生,实现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打造科产城人高度融合的样本体系。
03
宜兴有什么?
宜兴有很多优势,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这是宜兴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底气,也是最大的亮点。
生态方面,拥有“三山二水五分田”的黄金地貌,俨然“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市格局,48公里风光旖旎的太湖岸线,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态森林公园——龙背山森林公园,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5%, 生态优势显而易见。
人文优势是不可多得的软实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这里先后走出30名两院院士、100多名大学校长、10000多名教授学者,被誉为“院士之乡、校长摇篮、教授之乡”。
区位优势,宜兴地处沪宁杭几何中心、苏浙皖三省交界,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建设科创带,融入区域创新网络,宜兴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显现、重要。
产业优势,宜兴续多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工业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前十位,拥有超过12万家市场主体,31家挂牌上市公司。电线电缆、环保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拥有国内唯一一家以环保为主题特色的国家高新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规划亮点:4大区域
5大战略 13个发展指标
宜兴市政府市长陈寿彬介绍,基于上述宜兴的城市特点和发展基础,全新出炉的《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确立了拥湖环氿发展的生态标杆区、科产城人融合的人文示范区、科创资源汇聚的区域协同引领区、现代产业集聚的绿色循环先导区的“四区”功能定位,着力建成“长三角中心区科技生态城,太湖湾科创带南翼动力源”。
《规划》提出实施“135”战略计划,即以构筑“科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生态为一大主线,以创新驱动、创业推动、开放带动为三大动力,从空间统筹、产业生态、双招双引、开放创新、生态赋能等维度部署五大战略任务,具体来看:
空间统筹方面,着力绘就创新发展新空间。根据规划,宜兴科创带总面积约380平方公里、湖岸线约34公里,按照“资源集聚、生态优先、以点带面、全域创新”的布局理念,构建“一轴四谷三区多点”空间格局,形成“依山傍湖环氿揽川”发展形态。
产业生态方面,大力培育现代产业新集群。构建以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电线电缆、节能环保、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优势产业,5G及未来通信、工业互联网、航天航空、北斗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等一批未来产业为核心的“331”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强化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探索组建科技型企业俱乐部——“氿次幂”,谋划设立“新物种”企业培育中心等科技型企业服务平台。
双招双引方面,加快建设科技人才新高地。坚持“产业聚人才、服务留人才”并重,“外部招引、自主培养”并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举,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强化科技型企业与项目资源落地;实施“氿子兴宜”“创X代”青蓝接力行动、科技镇长团等工程,打造整合优秀乡贤、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多元科技人才群体;完善高品质人才服务,探索打造宜兴人才服务综合体和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筑宜创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
开放创新方面,积极构建区域创新新体系。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体系、谋划新经济场景、推动技术转化、供给科技服务,以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方式,全面融入国内国外创新网络,形成科技赋能型发展结构,支撑科创带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宜兴科创带将谋划建设“新经济场景”,未来将形成“未来场景清单制定及更新—场景清单发布及招商—场景建设及产品技术推广应用”的完整新经济场景创新促进链条。
生态赋能方面,努力营造宜居宜业新环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服务设施水平,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的科创新环境。
据了解,《规划》围绕双创要素、创新实力、产业高新、生态环境等四大体系,明确了13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到2025年,科创带基本建设成型,“科产城人”融合的城市创新新空间格局初具形态;到 2035年,科创带将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特色的产业科创中心,加速推动宜兴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令人向往的科技创新之城、现代产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文明幸福之城。
作者:季娜娜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