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能不激动吗?“母亲节”收到一捧小麦花束,这是农科生儿子亲手种出来的哦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5月9日讯(通讯员 崔敏 史长蓉 记者 陈咏)一个电话、一个红包、还是一份礼物?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很多子女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为母亲送去心意。今年母亲节,扬州大学农学院一位大学生做了一件特别的事——为妈妈亲手制作“特殊”的小麦花束。

“这是我用心为妈妈准备的一份惊喜。”礼物制作者赵祁楠同学说。

儿子准备礼物

“这捧小麦花束不是一束寻常鲜花店购买的花束,这是自己种出来的!”赵祁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从大一开始,他便加入了学院课题组开展科创研究,去年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小麦产量研究,和同课题组的同学在试验田里进行小麦的科创实践。记者了解到,经过半年的悉心管理,赵祁楠负责的“一亩三分地”迎来了收获,他也荣升为一位“农场主”。于是,在母亲节到来之前,他想到了送给母亲这一份既浪漫又特殊的礼物——一捧自己试验田中的小麦制作成的花束。

据悉,收到礼物的赵妈妈先是高兴,得知手中的小麦花束是农科生儿子亲手种出来的时候,更是激动得落泪。

妈妈收到礼物

“我们会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采样,以供课题分析研究。五月初的小麦已经抽穗了,我就想着把这些小麦修剪一下,做成花束,送给母亲作为母亲节礼物,可以让妈妈知道我的劳动和学习成果也能让她感到惊喜。”赵祁楠说,“为了不影响科研内容,我只采摘了试验田部分保护行里的小麦。”

“真的好有心呀,我也被打动了。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巩固专业知识,拓展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享受劳动、享受创造、享受成果。我和同事们都认为,这一定是家长们乐于看到的。”扬州大学农学院团委书记周立云老师对记者说。

校对 丁皓宇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