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上楼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请勿将电动自行车驶入电梯,谢谢!”近日,当梁湖南苑的一户居民推着电瓶车进入电梯,但被电梯AI摄像头发现后,电梯立即“罢工”停运,待电动车驶离后才恢复运行。
“以前上班高峰时,楼道里电动车占据‘半壁江山’,开不出来只能在门口干等。现在好了,出门畅通无阻,火灾隐患也大大降低!”对于这个新功能,张女士赞不绝口。小区里靠电动车出行的住户不少,很多人缺乏安全意识,经常把电动车推上楼,电梯禁入装置安装了以后,有效阻止这种现象。
智能充电桩消除安全隐患
电动车被堵在了家门口,可是该去哪儿充电呢?梁湖南苑在未改造之前,设施落后的问题由来已久,其中电动自行车没有专门停车充电位,小区内一直存在“飞线”充电的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区推进智能充电桩,将电动车集中充电纳入社区综合治理,规划设置地下车库集中充电点,从源头上解决老旧小区隐患顽疾,疏堵结合整治“飞线”充电问题。截至目前,梁湖南苑已经安装800套智能充电桩,已满足小区居民的充电需求,获得大家的点赞。
小区居民陈小妹开心地说:“以后不光充电方便,不会淋雨,价格还比在家里用电便宜,一块钱能充六个小时呢。”
墙绘为城市文明添彩加码
从地下车库走上路面,细心的居民会发现,自家小区的通道墙正发生着美丽的“蝶变”。荣巷社区以墙体文化为载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荣巷文化底蕴和特色,将文明之光洒向社区的各个角落。
暑期开始,荣巷社区便邀请太湖学院3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梁湖南苑,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勾画最美小区。夏日的骄阳下,“红马甲”正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设计底稿、调配颜料、提笔绘画,在一笔一画间,一幅美丽的画卷跃然墙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展现文明新风尚的亮丽风景线。
“细微之处见真章。这面不起眼的白墙上突然多了点色彩,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正在拍照的居民张阿姨说,“这些墙面细节的变化,其实就是我们荣巷社区善为利民的见证。”在进行宜居小区改造时,荣巷社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将硬件设施提升和文化内涵有机融合,把“文明”绘上墙,让墙壁来“说话”,将围墙打造成为倡导文明理念的新窗口,让文明新风由画入心。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