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睡梦中离世,享年91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据台湾“中央研究院”消息,余英时(1930-2021)已于2021年8月1日早间于美国寓所睡梦中逝世,享年91岁。另据“学人”交流平台称,余英时遗体目前已经下葬于普林斯顿他父母的墓旁。

余英时籍贯安徽潜山,1930年生于天津,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美国哲学学会院士。1950-1955年,余英时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为新亚书院文史系首届毕业生。1956-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2006年,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John W. Kluge Prize)。2014年,荣获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首届汉学奖。

余英时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有开创性研究,是罕见的曾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延聘正教授者。他著作等身,凡数十种,包括《士与中国文化》《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等。

除了上述这些以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士大夫群体为研究物件的著作外,余英时先生也常涉足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领域,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重寻胡适历程: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等都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将思想史、生活史与心态史研究融为一炉,展现了近代中国知识人斑斓多姿的历史群像。

余英时于美任教期间,培养出许多史学研究人才,包括黄进兴、陈弱水、康乐、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北京大学的罗志田等人。余英时还是《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苏云

编辑 : 黄彦文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