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视觉中国
◇谢光明
现在,一些酒店和公司常见设有小型室内流水景观,竹笕流水的摆件也司空见惯,它们大多做工精美,配有水池鱼缸等盛水设施,清水潺潺,缸里红金鱼游动,绿睡莲静卧水面,确有一番清润雅致的气息。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有一幅佚名的宋画《浣月图》,画中假山龙嘴里,流出的清水注入一个水缸,说明宋时水笕装置已用于庭院装饰中。陆游在他的《闭户》诗中也提及过竹笕:“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笕寒泉晨灌蔬。”由此可见,早在宋代,水笕作为一种工程设施,已经很普遍。日本还有一种叫“惊鹿”或“逐鹿”的设计,即流水灌满竹筒后,竹筒水倒流时撞击到石头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这是日本庭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中京都尤为常见。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多对竹笕都比较陌生。笕,为引水的竹制长管,因竹子是空心的,人们将竹节打通,就成了一根水管,既可以架在高空,也可以埋在地下。另外还有一种木头引水设施,是将粗大的树木掏空木心后制造成的引水管子,叫枧,用途同竹笕。生长在南方山区的人,对竹笕都不陌生,尤其是有竹园的地方,随处都能见到竹笕。我家在皖南山区的大山里,高山上的梯田需要竹笕引水灌溉,村庄里也常见一些简易安装的竹笕,村民将远处的水引到家里来,跟自来水一样,只是没有开关,一年四季任由笕水从小河里来,绕一圈再回到小河里去。人们将去了节的竹片一头插入溪涧石头缝,一头搭在架子上,溪水从高空哗哗落下。每逢夏日黄昏,光膀子的男人就带着毛巾在水笕下冲凉水澡,十分惬意。而被日本人称之为“惊鹿”的设计,在我们农村用来安装在稻田里驱赶野猪。现在,山区生态恢复,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野猪的数量逐年上升,因此,农村的“惊鹿”也跟着多了起来。
小时候,跟随父亲去稻田里看野猪,去山上守玉米。父亲在溪涧里做好几个水笕,我们称之为“水搭”。到了晚上,月明星稀,夏虫呢喃,豆娘倒挂在稻花下,星空倒映在水田里,与秧苗上的萤火虫相映成趣。田蛙在禾苗间游走,扯动一层水皮,田里的星空与萤火虫便交织在一起。满田鼓噪的蛙声,本就使人难以入睡,夜晚的山谷,竹笕“啪啪”撞击石头的声音更是反复将人从昏昏欲睡中促醒。父亲一边摇着蒲扇驱赶蚊虫,一边叫我闭上眼睛。其实竹笕多了,野猪见怪不怪,照样下田来打滚洗澡。有的野猪甚至把竹笕给拱翻掉。只记得当时非常懊恼,躺在竹片上辗转反侧,还当心野兽闯入山棚里来。不过如今回忆起来,却十分美好,希望能在那样的夜晚,那样的环境里再住上几晚。
(请勿转载)
编辑 : 王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