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温下劳动者,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农民、环卫工人、电力工人。其实,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们也是经常在高温下工作的人。他们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种种困难,全程参与到每一个新闻采访当中,探求新闻事实,传递社会正能量——
持续的高温,热出了室外工作者的极限挑战。下午3点,气温达到了34℃,体感温度更是达到38℃左右。扬中市融媒体中心采集部记者童瑞楠和朱禹橦在滨江大道路边采访《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园林工人篇。
找角度、对焦,动作一丝不苟,户外的高温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几个镜头下来,记者脸上的汗珠就开始沿着脸颊顺流而下。
由于户外温度太高,连手中的摄像机都会烫得搭不上手,热得“罢工”。每当遇到高温天气,对于摄像记者童瑞楠来说,身体的劳累程度不亚于一个体力劳动者。“在那种天气特别炎热的时候,然后又是因为需要围着现场去跑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特别累的。”
电视新闻最重要的就是画面语言,如何拍好每一个镜头,是童瑞楠每天工作中都需要仔细揣摩的事儿,“特别是在一些恶劣天气的时候,需要拍一些画面的时候,当把几组画面拍好之后,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深入重点工程施工现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地、防汛抗疫的田间地头采访,文字记者更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将所见所闻转化为白纸黑字,让读者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周围发生的故事,“像我们基本上是全年无休,而且一天二十四小时基本上是要待命的,就是任务来了你随时就要出发走。”记者朱禹橦说。
背个背包,扛着摄像机,带着采访本,拿着照相机,走遍城区各个角落,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都阻挡不了一线记者采访的脚步,他们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新闻现场的路上,用一支笔记录群众诉求,用镜头展现扬中发展。有人说,新闻记者就是铁打的汉子,只要新闻事件在那里,画面就在那里,记者的身影就出现在那里。
高温下,胸怀新闻理想的他们比阳光更加耀眼。
制作 | DoDo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