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静独自观影不同,很多家庭,将观看《长津湖》以及另一部“新主流大片”《我和我的父辈》,视作这个假期里,最好的集体娱乐项目之一。
“没有哪种教育方式,比寓教于乐更适合孩子了。”无锡“80后”吴卫,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健康,一对儿女活泼可爱,儿子刚上初一,女儿也已读小学,国庆期间,他首先带领全家人观看了《我和我的父辈》,并要求孩子们要写观后感。他的儿子的观后感里,这样写着:“每年国庆节,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和妹妹看‘我和我的’系列,今年看《我和我的父辈》,有好多搞笑的地方,但是有些地方也把我看哭了,我觉得爷爷、爸爸他们真的很辛苦,我一定要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
据了解,《我和我的父辈》的第二单元《诗》,聚焦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第一代航天人,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奉献生命的情结与情怀浓缩在一个默默奉献的航天家庭里。也正是这一段,让吴卫的父亲颇为感慨。他告诉记者:“影片中发生过的事件是那样熟悉,让我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一个老“钳工”,吴卫的父亲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祖国的航天事业,但他骄傲地表示,当时自己所在的厂,负责过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而他自己更是由于技术过硬,被安排“上阵”,并且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吴卫则告诉记者,影片中有一个时空交错的镜头——已是航天员的女儿在乘坐的神舟飞船的窗口,看到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身边滑过,“我当时特意看了一眼身边的父亲,能看到老人家眼中闪烁着泪光,他是真的为伟大而平凡的事业奋斗了一生。”
和马静、吴卫一样的人和家庭还有很多,他们共同撑起了国庆档的电影票房,有效提振了行业的信心。有券商的行业研究员就提出,不管是电影市场还是观众都能感受到,中国电影的希望仍在中国故事,如何通过不同视角、不同题材、不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两部“新主流大片”给出了答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