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120余种淮扬名菜均出自民间“全家福”等背后有故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翡翠烧卖

全家福

“世界美食之都”扬州,大师名厨云集,扬州炒饭、狮子头、文思豆腐等传统淮扬名菜享誉全球。记者昨从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获悉,淮扬菜千百年来根植于民众生活,不少淮扬名菜都出自民间,不少菜品背后也都有典故。而了解这些故事,能够更好地了解淮扬菜、了解扬州这座城市。

《中国淮扬菜》收录120余种家常菜肴

“从饮食史上看,家常菜出现比市肆菜要早得多,自从主、副食分离,家常菜就出现了。据《史记》记载,长江中下游地区‘饭稻羹鱼’,即吃米饭、食鱼羹,这鱼羹就是一种家常菜,可见淮扬菜家常菜的历史在两千年以上。”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施志棠向记者介绍。

施志棠说,两千多年来,淮扬菜家常菜代有发展。唐宋之时,家常菜中的名品已有很多。如苏东坡有一首题为《扬州以土物寄少游》的诗,其中赞颂的是扬州民间腌制食品——醉鲫、醉蟹、腌莼、腌姜芽、咸鸭蛋等。明清之时,淮扬菜家常菜中的日常菜、年节菜、家宴菜等均有发展。郑板桥有诗云: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师剥新筠。

“民间的淮扬菜家常菜有两三百种,《中国淮扬菜》一书收录了120余种家常菜肴,这些菜品大体反映了淮扬菜家常菜的概貌。”施志棠说。

“全家福”、翡翠烧卖等背后有故事

在120余种淮扬菜家常菜中,记者看到了“炒青菜串子”“蚕豆瓣炒苋菜”等菜品。“这些菜名都有扬州家常味,比如青菜串子,这些都是扬州民间的叫法。”施志棠介绍,淮扬菜家常菜所用原料以当地生产为主,且菜肴制作注重季节性,与民俗节庆相结合,如春季的春笋烧刀鱼等,夏季的毛豆米烧仔鸡,秋季的茭白炒肉丝,冬季的雪里蕻炒冬笋、老鸭汤等。

施志棠说,一个菜品出自何时、何人之手已经无法考证,但不少有名的淮扬菜家常菜背后都有故事。“比如,全家福是淮扬传统名菜,其它地方称为‘烧杂烩’。扬州盐商将其称为全家福,逢年过节头菜喜欢烧什锦全家福,寓意子女满堂、世代永康。”

施志棠还向记者介绍,翡翠烧卖这道扬州名点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典故。烧卖起初的馅心是用糯米和猪肉制成,发展到如今的菜茸制馅,却始于扬州。一次,满清遗老、社会名流、工商巨头聚会于扬州富春茶社,席间,扬州商会首任会长提出要吃素馅烧卖,于是名厨使用当地所产“梅岭青菜”,取其叶做茸,以熟猪油、火腿沫、绵白糖、食盐拌合成馅,制成烧卖,因为馅心碧绿、色若翡翠,故名“翡翠烧卖”。

大厨请教母亲,让家常菜变身淮扬名菜

高邮人杨宝俊,目前是我市一家星级酒店的红案大厨,上周六,酒店放假,他回到高邮老家休息。临近中午,杨宝俊便扎起围裙,准备给家人做顿午饭。中午的菜肴很简单,青椒炒茄丝、大煮干丝、红烧肉外加一个素汤。可没想到的是,就这几道简单的家常菜却难住了这位大厨。

“大煮干丝这道菜虽然常做,但饭店中一般需准备鸡汤、虾仁、笋、开洋等原材料,但回到家中后,母亲只准备了榨菜、肉丝、百叶,自己根本无法下手,最终还得请教母亲。”杨宝俊坦言。

记者昨日走访了扬州数家饭店发现,众多菜肴其实都来自民间,经过大厨们的改良,变成了今天所吃到的名菜。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邱杨毅表示,“民间制作‘狮子头’其实很简单,猪肉搭配鸡蛋、淀粉即可,而进入饭店后,不仅原材料加入了虾籽、竹笋、蟹粉等,而且做法也十分讲究,厨师在手中要来回摔打不少于26次,才算合格。”

记者杨宝岭文/图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