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水枪射向“龙须沟” 10条“黄河”变“清水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2月6日讯(通讯员 袁开建  吴碧云 记者 王国柱 )两条水清岸绿的小河,流经美丽的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校园,给这所绿色学校平添了几分灵气……“以前这两条小河因好多年积沉的淤泥得不到清理,每到夏天就散发出阵阵臭气,河水发黄,多亏了镇里组织的工程队20天的清淤。”说起“黄河”变成“清水河”,该校校长李慧祥由衷感慨。

兴化戴南镇水务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沈云飞介绍,本期工程涉及12条“龙须沟”,总土方12万立方米,投资210万元,目前已经完工的4条,正在施工的8条,预计年底基本竣工。

据介绍,戴南镇区共有31条小河,镶嵌在8平方公里的千年古镇大地上。由于河道两侧少数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水流不畅,水质恶化,加之长期未清理,污泥淤积较厚,不时发出臭味,老百姓反响强烈。镇党委、政府在去年完成9条小河清淤整治的基础上,把整治12条“黑臭河”列入2021年“学党史、办实事”的项目,还老百姓一河清水。

在戴南高级中学体育馆北侧的小河中,两位穿着皮衩的工人手握水枪,巨大的水柱将淤泥冲得“皮开肉绽”;浑浊的泥浆被机械化吸管输送到指定地点……沈云飞介绍,这条河清淤长度2600米,总土方42120立方米,设计底高程-1.5米,12月28日左右竣工。

据悉,当地有十条河道清淤采用抽干河水、用水枪冲击的方法施工;两条河道受现场限制,采用水上挖机挖泥转运方法施工。待清淤完毕放水后,镇河长办公室将立即组织人打捞水上漂浮物。清出的淤泥晾干后作为绿化的基质处理,做到废物利用。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陶善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