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以小说表演作为新时代文艺交流的突破口,赵刚携新书《女贼》南京分享创作体验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9日下午,赵刚携新作《女贼》走进南京可一书店与读者现场分享创作体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诗人孙冬、路东,小说家育邦、曹寇、顾前、吴晨骏,以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主任李黎等。

赵刚,作家、电影导演。数十年来始终坚持中国新小说的探索与写作,持续挑战世界文学最高难度的写作和训练,是目前中国具有独立倾向、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小说作家,其新作《女贼》近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小说集收录了包含《女贼》《外星人和自行车》《窗户》《卖鬼记》等在内的14篇中短篇故事。

赵刚

这14篇中短篇小说,各具特色,带有明显的赵氏风格。《一个人或三十岁》独语般的、自我陈述式的追忆了一个青年作家从17岁开始写作到30岁的突转的心路历程,道出现代人在三十而立这个词语面前的局促;《女贼》围绕我和妻子以及表妹卫离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轨道展开叙述,在对卫离青春荒诞的生活旁观的同时,目睹了卫离的偷窃行为,折射了偷窃者心理的病灶;《卖鬼记》则颇具奇幻色彩,在父亲的行商生涯里,“鬼”是一个带着隐喻性的词汇,跟着父亲卖鬼,从一个14岁少年的视角旁观着一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

活动开场的一段小说表演《卖鬼记》非常“吸睛”,两位小演员虽然年轻,却稳健地演绎了这个故事片段。小说现场表演这种形式是赵刚在2002年所创,目的是为潜在的小说读者增加额外的阅读途径和方式,对于赵刚而言,只要达到这个目的,这种形式就已经完成。现场嘉宾从成长小说、叙事主体、作者个人的成长体系、创作倾向等不同角度依次对于作品作出了评价。

赵刚表示,通过小说创作,他对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美好的记忆都与小说有关。某种意义上说,是小说拯救了我。”对他而言,小说创作的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创作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很多难以言说的意义,“在抵达终点前先抵达了过程。”

育邦

《雨花》杂志副主编育邦与赵刚相识多年,在他的阅读体验中,赵刚小说中的文学逻辑常常与日常生活逻辑相悖,赵刚并不追求小说逻辑的自洽,而这也是他超越庸常小说写作的高明之处。“赵刚有意抵制日常生活,带给读者开放式的阅读体验,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意蕴。”

吴晨骏

作家吴晨骏表示,自己的小说创作也曾受到赵刚小说的影响。“对于爱好写作的人而言,赵刚是一个有启发性的作家,阅读他的作品能够开拓自己的写作视野。”

兼有作家及导演双重身份的赵刚,活动现场还向观众们奉献了电影《我们在城市不快乐原因分析》的国内首映。这部电影至目前(2022年2月)入围近百个国际电影节,十多次获“最佳导演”“最佳亚洲电影”等多种奖项。

本次活动形式新颖,现场气氛热烈,是文艺活动形式的一个试验性的成功。赵刚一直倡导独立的“新小说”意识,他指出,中国新小说作家必须以一种更加艺术的方式呈现作家与写作以及世界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也成为他关注生活、探讨存在的方式和途径,并藉此与世界对话,向生活致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王菲

编辑 : 黄彦文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