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高亚光:快给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套上“紧箍咒”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电动自行车充电起火的新闻时不时就会见诸网络,锂电池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提出,应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强制性标准,守护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统计显示,2021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亿辆,且每年新增30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18实施以后,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上应用日益广泛,占比已超过所用电池总量的30%。然而,随着产品场景应用的升级和用量的增长,由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日渐增多。2021年,成都“5·10”电动车电梯内起火、杭州 “7·18”电动车自燃,今年上海“2·8”电池充电起火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事故1.8万起。
高亚光说,通过对行业的摸底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电池改装和使用劣质锂电是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因素。目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较多,缺少规范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门店服务方面,各销售门店使用的锂电品牌大多为市场专有品牌,以销售电动车为主,配套售后、维修。而以维修为主的门店,许多都提供更换锂电池或充电的服务,特别是有些涉及“换电”业务的门店,还存在改装电动车、维护锂电池的服务,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抖音、咸鱼等电商中,相关产品的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不排除是梯次利用或劣质锂电池。
她介绍,现行有效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标准主要有2部,均为推荐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对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而非必须执行,导致现阶段市场上特别是电商平台销售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产品对于现行标准的执行度较低,部分无标、质量低劣的产品隐藏于市场和电商领域。
为此,高亚光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强制性产品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相关企业纳入公告目录管理,并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纳入CCC强制性认证管理。当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合规生产企业通过技术革新与发展,具备能力来解决锂电池产品使用中的安全问题,提高锂电池安全门槛对其经营影响较少。而对于部分“三无”、劣质产品生产者,强制性标准会阻断其生产劣质产品的通道,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上,为消费者树立统一的质量标尺。同时,通过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管理,能够提升消费者安全使用意识,保障消费者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