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据央视
麋鹿,蹄似牛非牛,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身子像驴非驴,因此被叫作“四不像”。近300万年前起源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沼泽湿地,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珍稀动物。
据考证,北起辽河流域,南至钱塘江畔,西起汾河,东至沿海,都曾有麋鹿化石发现。“北京人”发现地的伴生动物中就有麋鹿,安阳殷墟也有麋角出土。
3000年前,麋鹿遍布中国中东部。葛洪在《抱扑子》中写道:“万麋倾角,猛虎为之含牙。”西汉刘向在《说苑·杂言》中记载“麋鹿成群,虎豹避之”,说明即使是凶猛的虎豹,面对众多的麋鹿也无可奈何。
但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麋鹿数量急剧减少。尤其是秦末农民战争期间,“秦失其鹿,天下逐之”,大量的鹿类遭到捕猎屠杀,到汉朝末年,野生鹿群近乎绝种。元朝,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从此,野生麋鹿在自然界绝迹,到19世纪,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饲养的一群。
1865年初夏,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神父到中国考察动植物,他随身携带了同胞张诚的著作。早于他近200年,张诚作为最早在华传教的法国耶稣会五教士之一,就到过北京南苑,因是冬季,麋鹿鹿角脱落,张诚将它记录成了野骡。
戴维到南苑来,也是想看一看这群“野骡”。他从高高的墙头向里张望,看到约有120只不知是什么品种的动物。
第二年年初,戴维用20两纹银换得麋鹿的一个头骨和两张皮,带回法国,经博物学家米勒·爱德华兹鉴定,这是新的鹿科动物。西方国家获知后,在30年间,从中国运走了30头左右的活体麋鹿。西方人还以戴维之名,命名了麋鹿的西方名字:戴维鹿。此外,他在四川宝兴采集的珙桐,被命名为戴维树;他还将80多种中国植物以及熊猫,带往了西方。
而剩余下来的麋鹿,命运多舛: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皇家猎苑围墙被冲垮,圈养的麋鹿逃散后,有不少被难民猎食;还剩余的麋鹿,则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也被掠走或走失了。国内残存的最后一只麇鹿死于西郊万牲园,时在1920年。
图源:据央视
麋鹿走出国门后,四散于欧洲各国动物园。繁殖受到很大限制。英国第11世贝福特公爵从1894年起,8年间,从巴黎、柏林等地动物园购入仅存的18头麋鹿,在他的乌邦寺庄园饲养繁殖。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乌邦寺麋鹿繁殖数量已达88头,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时,麋鹿种群又发展到255头。全世界现有的10000多头麋鹿都是它们的后裔。
乌邦寺主人第12世贝福特公爵担心战争会给鹿群造成毁灭性打击,于是将麋鹿疏散到多国动物园。至1983年,麋鹿分布世界23个国家,数量达1720头。
1956年和1973年,英国两次共送回4对麋鹿给中国,放养在北京动物园。1980年,哈尔滨动物园利用动物交换,从加拿大获得了1对麋鹿。1985年,乌邦寺挑选的22头麋鹿抵达中国;1987年,又从乌邦寺引入18头麋鹿。
1986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七家动物园、公园挑选39头麋鹿,赠送给中国政府,放养在江苏省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1年,全国麋鹿种群数量达到9136只,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从1998年开始,中国在江苏大丰、盐城,湖北石首,湖南洞庭湖和江西鄱阳湖4个省麋鹿原生地恢复了5群3000多头野生麋鹿,结束了中国近200年来没有野生麋鹿的历史。
此次央视报道的麋鹿群,是1985年引入湖北石首的。有趣的是,1998年遭遇长江自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特大洪灾,导致部分麇鹿个体从石首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外溢,当年大洪水退去后,保护区工作人员曾试图捉回出走的麋鹿。然而,由于麋鹿生性机敏,捉鹿计划落空。不料计划失败竟造就了今天野生麋鹿群的形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整理
参考资料:
麋鹿轶事,丁玉华,《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5/6/7/8;
“四不像”——麋鹿,李卫星,《长江文明之旅 长江流域的珍奇生物》2015;
麋鹿洋名叫戴维,科学寻踪150年,郭耕,《自然寻踪》,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07。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