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女生被困废墟88小时后被救,“教科书式自救”告诉我们什么?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5月3日4时15分许,21岁的小圆(化名)成为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中被营救出的第9名幸存者。至此,她在那片倒塌的狭小空间内被困了88个小时,远远超过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她成了现场救援人员口中的“生命奇迹”,在网上被称为“教科书式自救”。专家提醒,真正的生命奇迹,不仅靠他救,也取决于有效的自救,具备自救意识和掌握自救技能很重要。

水源很重要

在接受采访时小圆说,倒塌事故发生后,楼板并未砸到她,而是在她头顶形成了一个三角区。更加幸运的是,她身边还有半壶水,支撑着她捱过了两天。她开始有计划地履行“喝水计划”,“每一次喝一小口。”同时镇定地关注救援,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她一直在节约用水,每次只喝一小口,就这样等到了救援。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以山告诉记者,有水源且能合理分配饮用,是小圆创造“奇迹”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身边没有水源,那么在被困的第一时间就要做好喝尿的准备,此时应该找到能盛放尿液的器皿,将尿液储存起来。

保持温度

除了半壶水,床上的一床被子也是小圆的自救“法宝”。她回忆:“热的时候我就不盖,感觉冷的时候我就赶紧包裹在身子上。”被困的近4天时间里,事发地昼夜温差较大,小圆随时根据身体的感受来利用这床被子。

这也是避免“失温”的重要方法。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体温会向外流失,此时如果没有保暖的东西,人体很容易出现失温症状。一床被子,在夜间温度较低时,被子为女孩维持住了体温,使得女孩没有出现失温症状。

保持冷静

在计算着时间等待救援的日子里,小圆终于听到了离自己不远处的响动。于是,她摸到附近的一块硬物敲击身边的墙体,以此发出求救信号。她说:“听到外面声音比较嘈杂时,我就不敲,因为敲了外面也听不到。感觉救援人员比较近或是安静的时候,我就有规律地敲,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这一举动,显出女孩的机智和冷静。“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就是要自己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要保存体力。”郑以山告诉记者,在被困废墟时,盲目地大喊大叫只会消耗能量,像女孩这样有规律地敲击硬物,能够很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动静,并判断底下有幸存人员,加速救援时间。

小圆被困废墟时,手机也在旁边,只是因为空间狭窄,手机没有信号。但即便如此,女孩依旧保持手机电量,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看一下日期和时间。就这样,被困88小时后,该女孩手机的电量依然没有耗完,可想而知该女生在查看时间时有多克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陶善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