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昔日江滩村,今朝长江边上新明珠 沿江街道以人民需求为目标,让城市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生活更美好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生态宜居、街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幸福的美丽新城

这是一片江滩上生长起来的城市街区,长江浩荡,奔涌向前,还有十数条河流穿街而过。这个以“沿江”命名的街道,其发展轨迹也与长江紧密相连。

相依共生,水天一色,5个自然村发展成6个城市社区、5个涉农社区,人口增长到现在的32万人,沿江街道华丽蜕变成为生态宜居、街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幸福的美丽新城。奋斗、实干,深深印刻在这片土地之中。

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倪志钢说,今年上半年,全街道党员干部紧盯民生所需,紧抓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推动一件件顺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逐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下一步,沿江街道将继续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幸福沿江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通讯员 陈庆玥

顺应大江潮流 江滩村蜕变为都市明珠

交通发达,江北大道、浦仪快速路从境内穿越

在新落成的杏湖公园,候鸟陆续抵达这里中转、休憩,补充体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映射出这里的水资源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沿江街道深入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让长江岸线湿地得到很好的保护,环境也有极大提升。

在长江大堤复兴段,水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一群红马甲志愿者正手拿塑料袋,捡拾岸边的白色垃圾。“走在沿江5.5公里的江堤上,明显感到沿岸绿色更多了,周边风景也更美了。”小外江河的河长李明告诉记者,街道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工作要求,对辖区内19条河道进行分级分段包保,明确各级河长工作职责。

除了江堤,这个季节,民兵河沿岸也是一派生机昂然。民兵河穿过京新和复兴两个社区,北起于天华东路,南止于朝阳河。河道总长1.4公里,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沿江镇政府号召全镇的青年民兵大干了两年,开挖的这条灌溉水渠,起名民兵河。

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开始对失去灌溉功能的河流进行整治,将其规划建设成城市景观河,民兵河也被列入其中。除了清河道,栽柳树,在民兵河两岸,沿江街道还打造出约两公里长的口袋公园,这里成了周边居民休闲散步、感受春暖花开的好去处。

拥抱绿色经济 科创型企业正在这里聚集

360全要素指挥调度中心

沿江街道交通发达,江北大道、浦仪快速路从境内穿越,通过南京长江大桥与江南主城快速相连,地铁3号线、S8号线贯穿街区,规划中的地铁11号线已经开工建设。沿江街道将形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地铁、过江桥梁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近年来,沿江街道充分利用沿江人口红利及区位交通优势,聚焦产城融合,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科技研发、商务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创新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业态,提升居民生活服务品质,全力推进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产城互融的活力新城。

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沿江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实行差异化产业分工,着力打造企业研发总部集群,依据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进行协作分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就业合理布局,实现功能互补。街道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力度,截至当前,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8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目前集聚高新技术企业47家,瞪羚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

街道现有1万平米以上商业综合体3家,500-2000平米超市8家,500平米以上餐饮13家,集聚服贸业规上企业38家。围绕南钢等重点企业生产需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力做好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充分利用靠近南钢、研创园等地缘优势,招引上下游企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链韧性,推动现有工业企业智能车间、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升级。

回应百姓需求 优质服务让市民生活更幸福

环境优美,社会服务周到,居民在“沿江街道”安居乐业

“每天不在7点前赶到,车位就难找了。”家住威尼斯水城小区的吴师傅骑着电动车赶到了柳洲东路地铁站2号出口抢占了一个停车位。他工作单位在鼓楼区,在沿江居住10年了,工作日乘地铁前停车算是每天早晨的烦神事。

地铁3号线在沿江街道区域内有柳洲东路、天润城、泰冯路等三个站点。每天从这里骑车转乘的上班族就达两万人。有数据显示,仅在柳洲东路站停放的非机动车辆就达6000辆。面对迫切诉求,街道党工委给出的答案是集中力量解决。从2022年元宵节后,地铁3号线3个站点新建了3个非机动车停车场已经投入运营。这三块非机动车停车场是街道去年11月份利用三块地铁站附近的零散地填土整理建成的,可停放上万辆非机动车。停车场配备管理人员,还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系统,每块停车区域上方,都建有顶棚,这样车辆在雨天不会被淋湿,烈日下可以防晒,居民可以更加安全舒心地上班出行。

沿江街道总面积37.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江北新区高居第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让居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生活更幸福?这是沿江街道党工委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张“圆桌”、几条“板凳”、几百人的“微信群”、几十平米的“议事厅”……形式多样的议事平台正逐步深入到街道“360全要素”服务网,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关键小事”在家门口就能随时随地议起来。沿江街道以“协商治理、组团服务”的模式不断探索最优路径,日常走访中遇到问题或则就地化解;或则上报数据平台、列入网格议事清单,促使协商议事、多元共治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为构建符合辖区特点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和运作模式,沿江街道在“360全要素”服务网品牌的基础上启动建设网格工作组,按照“1+6+N”的架构,将此模式在全街道范围内推广,有效解决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半径过大、触角不长”的问题。沿江街道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高品质服务加持,让发展落脚点放在细微处,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