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
金黄色的麦田里,
年轻男女梳妆打扮,
拍出美丽动人的大片。
农家小院中,
人们从菜园子里摘下新鲜的蔬菜,
劳作了一天后,享受一顿香喷喷的晚饭。
乡村生活,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惬意、美好,
乡村的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基础设施到人居环境,
很多村里人都有切身体验。
也要看到,乡村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人做直播、拍短视频的时候,
更多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
通过编织技法,
把人们对农村的诗意想象具象化,
吸引粉丝和流量。
你需要流量,我需要美好,
在双方相互满足下,
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诗意被放大,
而农民耕田种地的艰辛和不易被忽略了,
农村发展中的问题瓶颈
被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也是一种虚假。
种地,没那么容易
地不好种,
陶渊明早就言传身教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却弄了个“草盛豆苗稀”。
真正的农民,
哪有时间天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农忙时节,
要与时间赛跑,抢收抢种,
你以为可以睡觉睡到自来醒,
连夜收割、通宵浇地也是有的;
你以为六月的紫外线
会把你的皮肤晒成健康的古铜色,
其实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再现实一点,谈谈收入。
6块钱一根的玉米,农民能挣多少,
你知道吗?
除草、施肥、浇水、喷药,
田间管理要投入多少,
你算过吗?
给你一亩三分地,
辛劳一年,最后的收入,
很可能让你浪漫不起来,诗意不起来。
我们乐见更多有志之士回家种地,
去农村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抱负,
农村需要才人,
需要年轻的新农民带去先进理念,
解决发展的问题,
改善农民生活和乡村面貌。
真有志于此,
就要做好充分准备,
种地,不只需要热情和经验,
也需要科技支撑,需要不断学习,
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工作生活压力大,
当然可以借助诗意田园寻求精神慰藉,
但也不要在“回家种地”的幻想中,
漠视那份土里刨食的艰辛。
编辑 : 盛慧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