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高校招生,都这么“无心插柳”了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最近要说哪个词最火,大概就是四个大字——招生简章。

“无心插柳”型

有一种安利,应该可以叫“只要老师长得好,专业跟着五官跑”。

最近,南京理工大学、成都文理学院各有一位“老师”因为长得好看出圈了。

一位是南京理工大学学生李天意,连续4年给学弟学妹教授高数课。

另一位是成都文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教授声乐的老师李早,不仅颜值高,她的学生还说“老师唱歌也很好听”。

虽然他们发视频的初衷不是为了招生,但一点不影响网友的热情:

“反向输出”型

正是因为这种类型,“招生简章”有了个谐音变体:招生减章。

日前,云南农业大学学生丁习功和高先龙拍摄了一段短视频。视频中,学生丁习功在一块耕地里介绍学校,一边强调不用天天挖地,一边喊话让身后开拖拉机的同学声音小点。

由于视频比较硬核,不少网友为学校“打抱不平”:拍得挺好,下次不要再拍了。

不过,云南农业大学还是非常大度的,不仅转了两位同学的视频还蹭了一下热度:学生们是非常好的。

“温暖人心”型

近日,一条高考生的帖文在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刷屏。

小邓(化名)因为高考没有发挥好,可能与自己梦想的学校西南大学失之交臂。在得知成绩的当天,她给心心念念的西南大学写了一段话,最后她说:“我是不是没有未来了”。


“学以致用”型

6月25日,在湖北襄阳五中高校招生咨询现场,一位学生家长突然晕倒在地。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金文闻后来回忆,当时武汉大学的老师们很快就采取了拨打120等措施,但当天武汉大学现场没有临床医学方面的老师。

华中大的咨询台跟武大挨着,恰好该校同济医学院的周亦武教授在,发现情况后,立即对这位家长进行专业救助。

周亦武教授随后通过微博回应此事,他说:这是应该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学医有什么用?相信没有比这更生动的“一节课”了。

除了上面这些或逗趣、或温暖的小故事,还有一些学校,表面上发的是毕业礼物,实际却是“招生简章”。

比如,西南政法大学承诺为毕业生们提供实时更新且终身免费的整座西南政法大学数字图书馆;陕西科技大学为毕业生每人定制了一面古香古色的唐镜;广州美术学院为毕业生们送上冰墩墩摆件,因为冰墩墩就出自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更不要说,隔三差五就秀一秀校园美景、食堂美食的学校们了。

横看竖看都透着“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益于社交网络的发达,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些大学们有趣、温暖的一面。它们不再是一个个遥远的、高高在上的名字,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老师和同学。

你的母校是哪里?

你会用哪句话介绍它?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中国青年报、封面新闻、半月谈、央广网、四川观察、@云南农业大学 微博、@武汉大学 微博、@华中科技大学 微博等

编辑 : 盛慧梅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