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演力量列队参与检阅
消防救援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孙岩)9月21日上午,受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委托,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南通市水上搜救中心、海门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江苏沿海风电船舶防台专项演练暨南通市2022年南黄海海上综合搜救演习”在通州湾东灶港通用码头前沿水域成功举行。本次演习以海上风电船舶防台为背景,设置防台撤离、险情处置、人员搜救、人员转移、水下渔网清理、消防灭火、沉船定位等7个科目,累计出动搜救人员200余名,调派海巡艇、渔政艇、拖轮、扫测船、设标船等各类船艇17艘,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飞行器8架,是一次实战化的海、陆、空综合“大练兵”。
上午10点30分,三枚醒目的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演习正式开始。“搜救中心、搜救中心,我是风电1号,我船回港途中,将一艘渔船撞沉,渔船6名船员全部落水,我船螺旋桨被渔网缠绕,现已失去动力,请求救援!请求救援!”南通市水上搜救中心值班室甚高频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接到报警后,该中心立即按照《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调派搜救艇、直升机、无人机等救援力量奔赴事发水域,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正在紧张上演!
南通市2022年南黄海海上搜救演习暨江苏沿海风电船舶防台专项演练
火灾爆炸
在南通市水上搜救中心的协调指挥下,海巡艇、海监艇、渔船等搜救船艇各司其职,成功发现落水人员并迅速开展施救,与此同时东海救助局第一救助飞行队救援直升机在事发水域上空完成超低空悬停、释放悬索和救生员,“近了、近了、更近了!”在直升机和救生员的密切配合下,落水人员被稳稳救起。经过紧张、快速、有序的搜救,6名落水人员被全部成功救起。潜水机器人成功清理了“风电1号”螺旋桨上缠绕渔网。
“咚咚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电1号”甲板发生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中心立刻协调“苏海01”等三艘消拖一体拖轮迅速抵达现场,启动消防炮灭火,灭火无人机飞抵火灾上空投放灭火弹,短短数分钟后大火被成功扑灭。扫测船、设标船紧随其后,对沉没渔船位置进行了确认和应急设标,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直升机人员救援
南通市2022年南黄海海上搜救演习暨江苏沿海风电船舶防台专项演练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南通沿海风电场为亚洲已建海上风电场最大规模集群,目前已建成海上风电场23座,风电场分布范围广、距离海岸远、气象海况多变,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明显。为充分检验沿海风电船舶防台应急能力,演习还设置了分场景:一艘支腿风电安装船原地支腿避风,船上尚有10名人员,因现场风力较大无法使用船舶转移人员,中心立即协调直升机完成人员撤离工作;在直升机撤离平台人员的同时,另一施工船发生搁浅险情,随时有倾覆危险,中心果断调派救生筏救助船上人员,并使用无人船将救生筏拖带回港内。值得一提的是,无人船救助模式是继“2020·南黄海三号”海上搜救综合演习后,在浅滩水域救助搁浅船舶受困人员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经过近1个小时有条不紊的救援行动,演习圆满结束。整场演习坚持求真务实、贴近实战,有效检验了海上船舶应急搜救与防台预案、沪苏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机制、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体系作用,充分展现了“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的搜救精神。
演习发令
人员搜救
据悉,本次演习是今年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综合搜救演习,其科技含量高、科目涵盖广、参与力量多、实战意义强,创下了三个“首次”,即南黄海海域首次以风电防台为背景的大型综合搜救演习;首次将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机制应用于沿海沪苏交界水域防台演练;首次利用演习检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多维立体感知体系、高效协同应急机制建设成效。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