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品牌季,璀璨“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保利大剧院立足南京,把握“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特质,打造“南京戏剧节”。经过6年发展,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戏剧节之一。
今年7月,陕西人艺精心打磨的“茅奖三部曲”《主角》《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其中,文华大奖获奖话剧《主角》经历2场热烈反响后,更火热加演1场,半小时内1500余张票告罄。一位连刷3场的观众称,“这不仅是一段文学和戏剧的时空交融,更是一次文学和戏剧的最美的相遇,让文学在舞台焕发新生,切身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和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太值了!”
前不久,话剧《断金》时隔5年再度来宁,重现一票难求,座无虚席的盛况。张国立、王刚、张铁林3位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的老戏骨带着沉淀大半生的纯熟演技,填补了观众多年的情感惦念,呈现了一段经商三兄弟爱恨交织的故事。10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红楼梦》将金陵再现,从“风月繁华”到“食尽鸟归”,诉尽贾家兴衰,演尽人生百态。
除了南京戏剧节,南京音乐剧节也持续发力,为热爱音乐剧的观众打造“音乐剧星球”的概念,助力中国音乐剧释放全新能量。从诠释唯美“新国风”的《南唐后主》,描摹文人精神的《粉丝来信》,到根据王者荣耀IP设定改编的《摘星辰》,网络悬疑鼻祖改编、于毅主演的《灵魂摆渡之永生》……以品质打造吸引力,让更多观众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助力中文音乐剧的发展,吸引江浙沪周边城市观众跨城追剧,“音乐剧节护照”盖章活动广受好评。
献礼二十大,以优质演出礼赞时代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南京保利大剧院精选一系列兼具时代意义与审美价值的作品,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
8月,民族舞剧《沙湾往事》连演2场,为观众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激昂奋进的广东音乐史诗。11月,饱含家国情怀的正能量超燃舞剧《醒·狮》也将上演,让观众在刚劲有力的舞蹈中,感受不甘示弱、不甘屈辱的民族精神。此外,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的音乐剧《绽放》也将登上舞台,展现其深扎教育事业四十余年的“燃灯人生”,讴歌时代楷模,礼赞时代精神。讲述“谍战玫瑰”沈安娜传奇人生的音乐剧《速记员》,通过感人肺腑的原创音乐,歌颂英勇奋进、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
南京保利大剧院党支部书记巩升林表示:“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南京保利大剧院将继续巩固拓展‘党史教育文艺精品课’学习成果,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优质的演出剧目、有趣的艺术活动,全方位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弘扬传统文化,探索打造新国潮
引领传承经典,碰撞先锋浪潮。南京保利大剧院不断为观众搭建走近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桥梁。8年来,云集于魁智、李胜素、江其虎、傅希如、周东亮、蔡浙飞、章益清、吴琼等名家登台亮相,传统戏曲名篇轮番上演。更力邀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及在B站出圈的新九州乐团,展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让观众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尝试拓宽剧场空间。七夕佳节,南保举办“花好月圆”游园会活动,首次在剧场内打造国风市集,将灯谜、灯笼、团扇、书法、汉服等元素融入其中,以当下流行的活动形式,让观众感受来自剧院专属的文化仪式感,体验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独特浪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剧院携手南京篆刻艺术推广促进会,特别策划“印说—南京保利大剧院八周年”展览,以金石勒名这种历史传承的形式,组织南京地区十几位老中青篆刻艺术家精心创作,记录八年来上演的《巴黎圣母院》《浮士德》《白鹿原》《断金》《孔雀》等中外经典剧目。让观众在参观或朱或白,或虛或实,或抽或巧的篆刻艺术的同时,引导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热爱。
开展艺术教育,点亮孩子非凡梦想
南京保利大剧院重视儿童艺术教育,2015年起,每年暑假都推出“打开艺术之门”演出季,以精彩纷呈的演出和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成长,得到美的熏陶,更积极探索艺术教育领域的更多可能性,依托强大的资源平台优势,实力护航艺术教育发展。
去年7月,由南京保利大剧院联合咔咔舞蹈家园创办的少儿舞蹈艺术团正式成立,经过一年的筹备,小小舞者们已完成入团考核,开始专业的舞蹈培训。一位入选的学员家长告诉记者,“选择保利少儿舞蹈艺术团,就是看重保利的平台和咔咔的专业师资力量,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中得到历练,期待后期可以走上舞台,与大师零距离互动。”
今年9月,剧院联合奇德乐戏剧共同打造南京保利大剧院少儿音乐剧团,旨在依托保利优秀的国内外戏剧演出资源和高端展示平台,结合奇德乐戏剧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原创剧目力量,通过音乐剧演唱、舞蹈、台词、表演四个方向的学习,多维度、立体化教育,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戏剧体验,接受戏剧的浸润与熏陶。
南京保利大剧院副总经理尧雷表示:“剧院将联合多方教育资源,为团员提供专业、优质的教学及配套服务,让孩子走上大剧院的舞台,在剧院的沉浸式氛围中边体验,边成长,点亮孩子非凡梦想。”
坚守初心,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演出是依赖现场感而制造震撼的艺术,对于观众而言,走进剧院、撕下票根、大幕启动、中场时讨论交流、谢幕时痛快喝彩,是重要的生活仪式感,意义无可替代。而对于剧场而言,真正的勇气,并不止于策划演出,而是在困难中依然相信演出市场的未来。
2020年,南京保利大剧院顺利完成疫情后第一个跨省巡演的作品《白鹿原》,点亮剧院之光,重燃演出行业的希望之火。2022年,作为上海疫情后巡演恢复的启程站,南保圆满完成3场《赵氏孤儿》的演出。剧院特别策划拍摄纪录片《候场》,记录其中艰辛。为了演出的顺利上演,工作人员提前一个半月,就根据疫情变化及属地防控的要求,追踪确认每个剧组人员行程,做好分类协调。确定剧组前往日期后,力邀建邺区防疫办与剧组天天连线召开防疫工作会议,以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指导剧院、剧组度过隔离期。当返场曲《生命光芒》响起时,很多人都热泪盈眶,这是剧院、剧组、观众朝着舞台向着艺术的共同奔赴带来的感动和力量。
南京保利大剧院的8年,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8年,是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的8年,是南京演出市场走向繁荣的8年。南京保利大剧院总经理巩升林称,“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南保希望以自己实际行动,肩负央企责任和担当,提振文化市场信心,发挥好城市‘文化客厅’的作用,给予城市艺术滋养,激活城市的文化消费,给观众带来无限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