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8个“英雄团队”在滨海县红色校园命名成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0月1日讯(通讯员 许飞飞  于晖静 万月/文 王国富 徐硕/摄 记者 )为更好的传承烈士的英雄主义精神,把最新红色研究成果传递到校园、传递给学生,9月30日,滨海县举办了以何川兰、王育才、张元禄、徐学成4位烈士8个英雄团队的命名仪式。

滨海县是革命老区,辛亥革命、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烈士。烈士们有的牺牲在家乡,有的埋骨他乡,有的客籍烈士血洒滨海,一直没有找到家乡和亲人。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为英烈寻亲几十年。今年9月15日,央视一套《等着我》用33分钟,首播“素未谋面的亲人,我们一直在找你!”讲述该县新四军后人杨盛仁同志,寻找父亲杨维传老首长何川兰烈士亲人的艰辛历程,这是徐振理第六次在《等着我》为英烈寻亲。

滨海县多次抓住《等着我》播放滨海英烈故事的契机,已经在常州、滨海成立了以辛立珍、解舜臣、刘炳昌、王长楼、杨必抗等烈士命名的7个英雄团队。

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也是一所以抗日烈士王育才命名的学校。9月30日,以何川兰、王育才、张元禄、徐学成4位烈士8个英雄团队也一同命名。

现场,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和滨海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的英雄团队师生和烈士亲属代表、98岁新四军老战士栾毅华、命名单位代表600多人参加活动。

1941年3月1日,新四军3师8旅供给科科长何川兰,在征集军粮马料途中,被土匪杀害于黄河故道大堤陈李村陈舍。几十年来,滨海乡亲们没有忘记何川兰烈士。60年后,何川兰烈士战友杨维传等4位老党员,在烈士墓前竖立纪念碑。2010年,杨盛仁委托徐振理帮助寻找何川兰烈士的亲人。

经过10年的艰辛寻找,在滨海县人民法院找到了杀害何川兰烈士凶手的判决书。1944年12月11日,在该县杨庄战斗中,新四军3师8旅24团3营营营长王育才等10位烈士,安葬在邻乡的大套辛荡,安葬地命名为大套乡育才村,相继命名的有大套乡育才小学、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滨海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等。

去年,经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考证,与王育才同穴安葬的有阜宁县张元禄排长、滨海县徐学成班长。为了更好的传承革命烈士英雄主义精神,建立校园红色阵地,滨海县文明办、共青团滨海县委、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新四军研究会联合决定命名8个英雄团队: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高一(12)班团支部为“何川兰团支部”。滨海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五(1)班为“何川兰英雄中队”。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高一(9)班团支部为“王育才团支部”。滨海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四(1)班为“王育才英雄中队”。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高一(10)班团支部为“张元禄团支部”。滨海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三(1)班为“张元禄英雄中队”。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高一(11)班团支部为“徐学成团支部”。滨海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六(1)班为“徐学成英雄中队”。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