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北这十年》 出租车司机自述:日新月异滚滚向前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编者按:
十年感知春花秋月,十年印证春华秋实。回望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果实累累、成绩斐然。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约1.8亿农村人口进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而这十年之间,长江北岸——南京江北新区成立,它迎着朝阳拔节生长,不负250万人口的期望,带着始终如一、热火朝天的干劲,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联动”,深入落实《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站在新的时代发展节点,肩负使命和担当,用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新江北报”推出特别策划专栏《我在江北这十年》,以十年跨度为尺,通过各行各业平凡人物的视角,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纪录和讲述一个个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示人物的智慧、情怀、胸襟和境界,一笔一画描绘江北新主城的发展,一起来看看他、她和他们的故事。
见习记者 杨彩红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刘瑞
杜亚成是一名在江北生活超过10年的出租车司机,漫长的岁月里,他平均每天都要开几百公里,闭上眼,江北新区大街小巷的坐标立刻便会立刻浮现眼前。但是偶尔,杜亚成接单,也需要导航。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一条新路,出现一个新商圈,桥北、大厂、葛塘……他的脑海中“活地图”更新速度以月为单位。在他的眼里,整个江北新区可以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像行进中的车轮,滚滚向前。
落户新江北踏足出租行业
2013年,对于杜师傅来说是重要的一年。那一年,进入而立之年的杜师傅有了小儿子乐乐,他也正式选择在江北新区安家落户。也是那一年,之前从事家装材料行业的他,进入全新的领域——出租行业。
“当时是看到报纸上一篇司机招募广告,就去报了名”,从此他的人生也跟着步入了另一条轨道。
杜师傅兴致勃勃地和车拍照
杜师傅回忆说,江北新区的发展是从2014年青奥会这一年,铺天盖地的发展起来。那一年,借着青奥会的契机,整个南京被全世界人民所认识。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杜师傅的工作地点是不固定的,从早上8点出车,到晚上12点多收工,一整天时间,几乎可以把整个南京城跑遍,车开到江北新区后,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新区的新面貌,反映在了方方面面。
“整个卫生环境反差非常大,2014年前,马路上的烟头、塑料袋这些乱七八糟的垃圾还是比较常见的,从2014年那年开始,马路上干干净净。”出租车司机每天会接触到很多外地乘客,到了滨江风光带后,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公园。“风景宜人,草坪茂密宽广,像高尔夫球场一样,非常舒适宜居。”他感慨,在江北新区开车,连欣赏路边的风景,都是一种享受。“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整体素质也在提升,你会发生身边暴粗口的人越来越少了,治安越来越好,在这里生活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儿子患病感受政府关爱
青奥会结束后,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成功迈入“国家队”,开始了飞速地崛起。伴随着新区的发展,出租车行业的机会也更多了。但对于杜师傅来说,却迎来了新的挑战。
杜师傅一家
那一年的一个清晨,一家人正常起床时,却发现乐乐的尿不湿里全是血。在儿童医院一番检查后,确诊为肾母细胞瘤晚期,可谓是惊霹雳。很快医院给乐乐做了左肾摘除手术,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化疗。“几十万花进去了,却不见好转。儿子瘦成了皮包骨,几乎无望。”
“但也是在那段时间,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政府、街道的关爱,感受到社会的大爱。”江北新区泰山街道的工作人员知道乐乐的情况后,给了这个家庭很大的关心和支持,让这个沉陷绝境的家庭,感觉到了温暖和爱,也重新燃起了希望。“这种关爱,想都没敢想过。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
回馈社会竭尽所能助乘客
杜师傅说,自己的力量微薄,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回馈社会,在他岗位上,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竭尽所能的帮助乘客。别人嫌弃不拉的乘客,他拉;行李多的,他一件件帮着把行李安置好,这样的小事林林总总……
2015年的夏天格外炎热,杜师傅开车路过军总医院时,看到一个老人,行李放了一地,像搬家一样,身上的衣服早就汗湿了,却始终打不到车。杜师傅,帮她把行李全部放到车里,“后备箱、后排座、副驾位上都放满了。”老人很感谢他,聊天过程中,杜师傅提到了自己儿子的病情,机缘巧合,老人的父亲是重庆的一名中医。
和乘客授勋老兵合影
杜师傅在绝望之中带着儿子到了重庆。几副汤药后,儿子的病神奇的好转了,嘴唇一天天有血色了,小脸也慢慢红润了。回来后又到上海儿童医院检查,孩子的全部指标回到了正常水平。如今的小乐乐已经进入江北新区的小学读书,杜师傅拿出手机,翻出一段视频,我们看到一个阳光健康的少年在操场是奔跑。
谈到未来,杜师傅认真想了想,一方面要照顾家庭,另一方面要继续回馈社会。他盼望着江北新区的北沿站高铁站的建成,到那个时候,不仅完善了新区的交通体系,也能带动江北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家门口的工作机会自然也将更多。虽然经过乐乐生病一事,家庭生活压力依然很大,但杜师傅对于未来,充满了奋斗的热情。“只要勤奋努力,江北新区这片土地上充满了机遇和希望,日子不会差的!”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