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船石是游子与故乡的血脉牵绊。千年风月流年苍苍,缆船石记得这潺潺市河、道道波光收纳着的黎里儿女的身影。“我走了啊!”那船绳从缆船石上一道道松开,儿郎向父母挥一挥手,小舟在水波上缓缓而去。缆船石看见伫立河埠的父母眼神的不舍与惦念:远去的儿郎何时归!缆船石与老宅中的亲人一起期待,期待那乌篷船或是小舟归来停泊。几载春去秋来桂花谢了腊梅开:爹爹、姆妈,儿回来啦!缆船石欢喜地任船缆在身上缠绕,目送那长高了的青年沿着被岁月打磨得珠圆玉润的青石板,走进那廊棚下的深深老宅、幽幽弄堂。黎里的市河小舟载送过无数名人,特奏名状元魏汝贤,居工部尚书周元理、浙江布政史蒯士芗等,26位进士、61位举人、无数的秀才;近代有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东京审判大法官倪征燠等等,彰显着古镇人文荟萃的辉煌。
黎里水网密布,港汊交错,江河湖荡水位的升降直接影响着农田的收成。黎里镇中心北岸,那颗雕刻着葫芦吐蝙蝠形状的缆船石,被嵌设在驳岸较高处。每逢雨季,黎里民众均密切注视着葫芦和蝙蝠,假如水位在葫芦以下,人们就笑逐颜开;当水位碰到葫芦底,担心便开始了;假如河水淹没了葫芦上面的蝙蝠,孩童也会四处奔告:蝙蝠进水啦!老人忧心仲仲:“没蝠,没福,蝙蝠被淹,恐怕要颗粒无收了!”这颗缆船石成为黎里人的“晴雨表”“忧欢石”……今日,黎川不再有千舟百舸的身影,这些历经风霜的缆船石,不再如往日一般缆船系舟,但却如方方印章,将旧时黎里的繁华、黎里先民的信仰与情怀,深深地印在了黎川两岸,诉说着与这河流这古镇的地久天长。
晚霞温暖洁净,桂子满镇溢香,“人之初、性本善…..”一群放学的孩童背着书包脆声荡出《三字经》。黎里市河展颜一笑,就将橙红的烟霞、燃亮的五彩灯笼,还有这伫立千年的颗颗缆船石,一起拥进了粼粼波光,交相辉映出千年古镇隽永绚烂的画卷。
作者:张晓惠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 : 华明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