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韩国首尔市中心龙山区梨泰院的踩踏事故,震惊了世界。事件后,现场的照片和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有专家担忧这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因为人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因为悲剧画面的冲击受到影响。专家称,反复看很多现场照片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急障碍(PTSD),即便和事故没有直接关系,也会清晰地感受到现场的变故。
这么大一起事件发生以后,必然会引起关注。在自媒体时代,人们随手拿起手机拍下来上传至网上是非常自然的行为。寻找真相,表达关注是社会合理诉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冷漠、蹭流量。网上的这些短视频客观上起的是新闻记者的报道功能,将现场情况、救援进展第一时间传播出来。
而观看这些视频除了对事件本身的关心,对受害者的关注以外更有多重意义。韩国的这起踩踏事件,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通过视频可以让大家明白事情发生的始末,看看问题出在哪,以后应怎么应对,这对各国的公共管理部门都有警示意义。
这跟我们接受安全教育时,需要直面一些车祸现场是一个道理。显然越真实越容易引起重视,让大家明白生命的脆弱,形成珍惜生命,遵守规则的共鸣。那些真实的场面,总是能取得语言文字不能取得的效果,这对于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可如果不加限制又会引起不适,特别是面对公众,就不能不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不同反应,不能不顾及特殊的需求,比如需要尊重隐私权,在报道未成年人时需要打马赛克,避免血腥场面等等。有些镜头、对现场的阐述还需要照顾到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梨泰院的视频里,有很多细节极易引来情绪的剧烈波动。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梨泰院的悲剧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我无法停止思考。昨晚看完所有这些视频后,我甚至做了一个噩梦。”而随着越来越多细节的公布,越来越多的人声称自己变得抑郁、焦虑和愤怒。可见,专家认为反复观看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并非夸张。让这样的视频一直流传显然会造成不小的困扰。
这正是事故报道的两难境地,要还原真相就得尽量真实,而真相往往是残酷的,甚至是悲剧性的,又让人难以接受。
这就需要在这些方面寻找平衡,找到公共利益的结合点。短视频的传播不宜过度渲染,更不能为了流量丢了尺度,什么场面都拍都播。对一些明显会造成不适的场景,短视频有必要作出必要的处理,该模糊的地方得模糊,该打马赛克的地方也得打上。兼顾各种诉求,这才是文明社会的做法。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