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典说江苏② |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十七年,余祭卒,余昧立。四年,卒。欲授位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遂逃归延陵。吴人立余昧子州于,号为吴王僚也。——汉·赵晔《吴越春秋》

“耳旁风”这个俗语我们常常听到、用到,指听到了也不放在心上,甚至听过就忘,漠不关心。这个词,寻根溯源,能追到2000多年前吴国王子季札那里。

季札是吴国国君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寿梦是吴国第十九任国君。他即位后,立即去朝见周天子,沿途考察诸侯国,开始与中原诸国交往,学习中原文化,吴国逐步崛起。在他掌权期间,吴国疆域逐步扩大,基本占据了江苏大部,还有安徽和浙江小部。其都城在今无锡梅村一带。

在寿梦任上,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在今江苏邳州北的柤地举行了一次诸侯盟会,鲁襄公、宋平公、曹成公等12位国君到场。

寿梦有四个儿子,他最看重的是小儿子季札,临死前,他想让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拒绝了。季札认为“礼有旧制”,应该按前人立下的规矩来。寿梦无奈,只能留下遗言,让他们兄终弟及,“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这样,在他死后,大儿子诸樊先继承王位,没想到在攻打楚国时战死;二儿子余祭继位,在对越作战时,被俘虏刺杀而死;三儿子余昧继位,后重病死,死前要让位给季札。季札不从,他说,之前父亲寿梦临死的时候,我已经表明了态度,和鲁国的子臧一样,不乐意做这个君王,只愿能“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于己无关,也毫不在意。为此,季札还逃到了延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常州一带。吴人最后立了余昧的儿子州于为王,也就是吴王僚。

季札的这句“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流传至今,后浓缩成“秋风过耳”“如风过耳”这两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也衍生出俗语“耳旁风”。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千百年来,人人叹服,却也知道这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寿梦的想法很好,王位可“兄终弟及”,总有一天轮到季札。但这也为吴国埋下了祸根。专诸刺王僚,吴王僚死,这件事的主谋是公子光。公子光是寿梦的大儿子诸樊的儿子。他的想法很简单:兄终弟及,既然四叔季札不愿继位,那么王位就应该再传回到老大诸樊这一脉,也就是他公子光的手里,三叔凭什么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样的惨剧,宋初也发生过。宋太祖宋太宗兄终弟及,宋太宗为了将皇位留在自己这一脉,逼迫侄儿赵德昭自杀,让赵德芳骤然“得病”去世,甚至连亲弟弟赵廷美都不放过,软禁起来,让他郁郁而卒。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相形之下,季札的境界不知高妙到哪里去了。

【2】


校对 王菲

编辑 : 臧磊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