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敏岛是新加坡众多离岛之一,与新加坡本岛只隔了不到十分钟的轮渡距离,但岛上的生活却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甘榜(马来语,乡村)时期。说这里是“世外甘榜”一点不为过,仿佛这道不宽的海域有着魔法,让两边时间的车轮转速不一。当本岛已经高楼林立,银屏闪烁,日夜霓虹,这边却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菊东篱。
乌敏岛在马来语中就是石岛,岛上盛产花岗岩。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本岛正在大搞基建,机场和市区建设的花岗岩都是从这里采的,到了九十年代末才停止挖掘,而乌敏岛上的时间也几乎随着采矿公司的撤出而停摆。政府有意保留岛上的原始风貌,所以并没有在岛上兴建土木,岛上几乎都是平房,最多二层,道路很多还是碎石子路。所有的商业设施都集中在渡口,除了餐饮店,就是脚踏车皮划艇租赁店等。
岛上没有公共交通设施,除了走路,最常见的就是骑车,自行车租赁店比餐饮店还多,至少有十来家,车子种类繁多,也是没有牌照没有编号,甚至没有锁。租车无需押金,无论何时租都是下午六点还车,租金便宜,8元新币一辆。游客大多数都会租一辆车。
我们要去的仄爪哇正好在小岛的尽头,不骑车可不行。仄爪哇湿地Chek Jawa Wetlands是乌敏岛最著名的景点,这里是野猪和猴子的家园,是海葵和沙蟹的领地。
我们离开码头,刚骑出不远就碰到一头野猪。这里的野猪并不怕人,靠近它拍照,它却只顾扒地,地上的美味可比游客有吸引力。我们近距离看到不下五头野猪,在道路上闲逛,身材健硕,体型修长,甚至有点像大狗。猴子喜欢抢包,但却只是和人玩玩,看看里面没吃的就放一边不要了。
一路上偶尔可以看见民居,院子四周总是植物繁茂,野花摇曳,没有了车声和人声,只偶尔有几声鸟鸣。四周静寂得能听见果子掉落之声。这就是所谓的田园生活吧,可你是否能耐得住这份寂寞?
沿途还有大大小小的矿湖。当年挖石矿形成的坑在自然之手天长日久的修饰下成了现在美丽的湖泊。有的湖面铺满了荷叶,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荷花。有的湖面波平如镜,倒映着蓝色的天空。
到达仄爪哇时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幢西式洋房,乌敏岛1号。这栋楼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是英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 据说也是新加坡仅存的模仿英国19世纪都铎(Tudor)设计风格的建筑。现在这里成了访客中心兼展览厅,所有的房间都敞开着,壁炉上的熨斗和水壶仿佛在说主人还在不远处的海边做着测绘,所有的展品就这么放着,你仿佛进到自己家里。看不见工作人员,屋檐廊边堆放着游客们的背包,无人看管,也无人问津。我们卸下背包,信步走上通往海边的栈道。这就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甘榜生活吧。
坐在栈桥上的休息处,海风徐徐,天色有点阴,这是最好的天气,热带的烈日会让你脱一层皮。想着这一年终于过去了,疫情之下,日子艰难,但毕竟寒冬已至,春天就不远了。
回程时我们因为贪图美景,坐在码头边的餐馆里边看海景边吃晚餐,那时已经接近下午5:50,店老板好心提醒我们,六点后就要没船了,到时可就得花48元包船过去了。我们这才惊觉周围的人影都不见了,夕阳刚刚西斜,岛上的店家已经关门打烊。我们赶紧吃完最后几口,往渡口冲刺,好在码头上还有些人,我们刚跳上船,小船就启航了。
回到本岛还只是华灯初上,到处是霓虹闪烁,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四周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头望去,小岛已渐渐隐入夜色,就像一个梦,缓缓地沉入了岁月之海。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 王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