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全国人大代表吕建:优化应届生身份定义,缓解“慢就业”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城镇就业需求均创新高,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158万人,千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走好就业第一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院士建议,多部门从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招聘服务等方面发力,尽早帮助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毕业生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尽早明确职业意向、尽快投身求职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

“建议实施长效税费减免政策,健全企业就业群体保障机制。”吕建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招用应届毕业生的支持力度,实施长效税费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录用应届毕业生,并建立政策延续性督查机制。同时,鼓励企业创造更多适合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按规定给予购房、租房、职业培训等各类补贴;对中小企业吸纳毕业2年内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吕建提出,优化应届生身份定义,缓解“慢就业”,保障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充分享受应届生待遇。“建议相关部门修订应届毕业生定义,界定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无论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或缴纳过社保,均属于应届毕业生身份,在重新就业时享受应届生相关待遇。”吕建表示,应从政策制定、文件落实和广泛宣介上,加强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允许择业期内毕业生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拓宽择业期内毕业生就业路径,进一步激发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的活力。

千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走好就业第一步,高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吕建建议,高校要根据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学科专业布局、培养类型与层次结构上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结构优化,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性和认可度;强化毕业生职业价值观正向引导,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通过帮助毕业生做好充足的求职准备,提升就业能力,来对冲工作岗位上的不确定因素。

“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时,还可以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企业就业典型人物宣传。”吕建举例,尤其是针对从事国家急需行业、国家重点就业领域工作的校友,充分挖掘校友生涯规划、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的经历与故事,邀请校友回校开展面对面职业发展故事系列主题讲座,为高校生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求职行动提供多元化的思路与指导。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近年来,南京大学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持续强化就业育人。学校将重点领域岗位拓展作为就业促进的重要抓手,学校及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持续深入访企拓岗,将人才供需对接纳入政产学研合作框架。据不完全统计,学校目前已建立就业实习基地232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