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洪武时代—南京明代历史文化遗产”在南京朝天宫开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5月18日讯(记者 张可)5月18日,“洪武时代—南京明代历史文化遗产”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多功能展厅开展。

2023年是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项目20周年,值此“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城墙博物馆、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文博机构共同策划“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

展览结合文献记载,汇集南京地区出土明代早期功臣墓、明故宫遗址、明城墙及历史文献等展品,分三个单元讲述明初立都南京的53年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影响,彰显明太祖在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中的历史作用。据悉,本次展览藏品大部分来自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同时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城墙博物馆参与协办。

第一单元为“平定四方”。元朝末年统治黑暗,群雄并起。朱元璋以濠州为根据地,攻取滁州、和州、采石、太平等地。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相继荡平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割据势力。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定都南京。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集中兵力攻占秦晋、关陇、滇川、辽东地区,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该单元文物展品以火铳等兵器组合为代表,火铳初见于元代,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为“开国气象”。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明太祖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尊孔崇儒,倡导理学,振兴文教,制定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洪武中期,兴“胡蓝党案”,对淮西功臣展开清洗,废除丞相制,削弱武将兵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该单元文物展品有反映明初社会生活的金银器组合;反映明代冠服制度的带饰、佩饰;反映明初律法、文教方面的古籍善本等。在中央集权版块,选取相关墓葬出土文物做集中展示。

第三单元为“洪武遗产”,呈现洪武一朝的历史延续以及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变夺取皇位,次年改元永乐。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延续洪武政策,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威名远播。朱元璋一手缔造的明都南京,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永乐北迁以后,南京仍是十分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明代的南京文风昌炽,在史学、文学、戏剧、绘画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形成多元的都市文化,繁盛延续到清代,并影响至今。该单元文物展品有反映明代南京城市建设的建筑构件;永宣时期代表性的龙泉窑瓷器、白釉瓷器、青花瓷器;反映南京明代城市文化的钱币、玉器、文人书画作品等。在尾厅,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展出了明孝陵申遗文本、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