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2022年度苏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过去一年,苏州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6月1日,记者从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苏州市区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1.4%;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86.7%和92.5%,优Ⅱ比例分别为50%和66.3%,省考断面优Ⅱ比例排名全省第一;太湖(苏州辖区)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全市生态质量达到三类标准;土壤、噪声、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会上,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鹤通报了《2022年度苏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情况。据介绍,苏州严把环境准入关,劝退高污染、高耗能建设项目,培育绿色工厂;开展新一轮“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完成整治3427家,腾挪土地1.3万亩。谋划推动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及山体保护等工作,张家港经开区、吴中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苏州推动实施4415项年度治气工程项目,累计淘汰国Ⅲ柴油车超2万辆。印发实施《重点湖泊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制定“一湖一策”攻坚方案,长江、太湖排污口整治进度分别达94%和99%。在全省率先组织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土壤详查、土壤和地下水背景值调查。高质量编制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苏州市委、市政府办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多部门联合出台《苏州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评估实施方案》。开展金墅港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和大阳山生态复绿工程。深入推进吴中西山“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在太湖生态岛建成全省首个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完成23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限值限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建设各类站点727个,全省最多。建成涵盖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的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网络,覆盖所有建制县(市、区),水、气、噪声自动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制定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建立整改销号推进督办机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信访办结率为96.5%。江苏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办结率为99.2%。严查大案要案,组建大案要案突击组,查处全国首例制售、使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作弊设备特大案,查处太仓某废矿物油非法收集处置窝点,成功破获偷排高浓度废液至某水务有限公司污水管网案件,全年共办理大案要案61件。苏州围绕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全覆盖”隐患排查和整改。完成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全市辐射安全保持零事故。抓好医废安全处置。组织开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等应急演习,提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水平。全年共受理各级生态环境信访举报数量同比下降17.8%。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