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信的第一页。
儿子信的第二页。
儿子信的第三页。
“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她的工作是给病人吃药打针,把病人的病治好。她经常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每次回来的再晚都会检查我的作业。”
“我的妈妈是一个白衣天使,去年夏天,她用自己的骨髓挽救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弟弟。妈妈告诉我做人要助人为乐。”
“我的妈妈还是一名战士。刚过完年不久的一天凌晨,妈妈突然接到电话,通知她去武汉支援,她连夜收拾行李让我在家听话,就匆匆地走了。”
“我看着妈妈在那边穿着防护服,我都认不出她了。跟她视频的时候看见她的脸上全是印子,她在那上班肯定很辛苦。我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她说把病毒打败就回来。我的妈妈是我的偶像,我为我有这个妈妈感到骄傲,自豪。妈妈加油!武汉加油!”
这是《我的妈妈》的全部文字。姜萍告诉记者,她去武汉已接近10天,工作慢慢步入正轨,但一些实际的难题还时时地困扰着她,比如近视眼镜,“这次工作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不近视的好处。现在特别羡慕不戴眼镜的同事们,戴着眼镜多了一次污染的机会,脱护目镜时,要非常小心,否则防护服就容易碰到眼镜。为了防止眼镜、护目镜、口罩引起压疮,每次去上班前都要贴好水胶体敷贴,特别是鼻子两边和耳朵后面,压着疼,有痘痘的地方还要贴起来。”
母子俩。
尽管如此,姜萍在写给孩子、丈夫的信中,还是报喜不报忧。她给家人写道:“我在这里很好,生活物质很充足,还有暖心的扬州大厨为我们制作美味的扬州美食。工作上已步入正轨,其实和家里工作差不多,只是多了几层防护服,你们放心吧,我可以的。没想到晨晨会写这篇作文,在我的印象中他还不太会表达情感,看到这篇作文,原来你是一个小暖男啊。每次和你视频时,妈妈总想捏捏你的小胖脸,揉揉你的小肚子,好想亲亲你。你总喜欢摸着妈妈的鼻子睡觉,听爸爸说,你现在一个人也能睡觉,我很高兴,你长大了。妈妈不在家,你也能做好自己的事,照顾好自己。等疫情结束后,妈妈一定好好陪陪你。”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