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开馆、新四军文化园开园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8月23日讯(通讯员 陈君 李忠忠 周莹 记者 王塞塞)8月22日,盱眙举行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开馆仪式暨新四军文化园开园仪式,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追忆铁军的峥嵘岁月。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宣布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开馆、新四军文化园开园。

盱眙黄花塘,历史上只是一个小村庄,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1943年1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使得淮安成为整个华中抗战的领导和指挥中心。黄花塘是新四军军部在一地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在长达两年零八个月的光辉岁月里,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与黄花塘人民共同谱写了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抗日诗篇,为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历经40年,由原来不足200平米、6间展厅,发展到现在占地400亩……2021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盱眙县委县政府投入350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重新装修、布展,目前已形成融合新四军纪念馆、文创馆、领导人旧居和文化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及新四军文化园全面展示了新四军从组建到发展壮大,再到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是铭记革命历史、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盱眙县委书记、县长孙志标在致辞中说,这是传承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如今,战争硝烟虽已远去,但走进“一馆一园”,通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重温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这是连接深情厚谊的重要桥梁。一直以来,盱眙的发展牵动社会各界的心。在“一馆一园”的建设提升过程中,新四军老领导、老战士以及后代,慷慨捐赠文物、实地调研指导、积极协调争取,助推军部纪念馆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恩来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这是推动老区振兴的重要抓手。盱眙将持续提升新四军文化的知名度与知晓率,聚力打造全国党性教育的最佳阵地、全国红色旅游的最亮品牌。

对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最好的纪念,就是加快发展、建好老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盱眙一直在壮大特色产业、加快老区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红色动能”。据了解,近年来,黄花塘镇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被授予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当地还充分利用新四军军部4A级景区、华中建设大学旧址等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实现“双增收”。

看到了抗战老区的发展和进步,新四军后代代表陈昊苏深感欣慰、鼓舞与振奋。在他看来,新揭幕的军部纪念馆经过全面提升改造,突出了根据地的建设主题,全面展示华中敌后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战争中赢得光荣胜利的历史必然,也有力地论证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真理内涵。

摄影:许昌银 张瑞清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