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华北豹。
猫盟在和顺做华北豹监测已有十几年。目前,该组织在和顺境内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安装了300多台红外相机。
“近五年,我们监测到的华北豹数量稳定在40只到50只,其中定居的有20多只,游荡个体20多只。”宋大昭介绍,根据监测数据和数学模型计算,和顺华北豹种群在不断扩大,每100平方公里的分布密度从五六年前的1.1只增长到现在的1.3只到1.5只,“栖息地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了。”
多年来,和顺县高度重视华北豹保护工作,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导组,划定 “和顺县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多方推动改变了穿越华北豹栖息地核心地带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的选址方案。
为了解决“豹吃牛”,和顺从2016年起,将专项生态补偿费用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2021年,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体系,山西在8个县(市、区)开展省级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试点工作,和顺入选。
目前,和顺构建了“政府+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的生态保护模式,引入山西省华北豹栖息地保护院士工作站,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益保护机构联合规划、执行了全国首个全县域豹种群调查。县内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自发成立了生态保护协会,与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猫盟一起组建老豹子巡护队,为当地公安部门提供偷猎线索。
近年来,和顺县已累计识别出89只华北豹成年个体,并且每年新繁殖10只左右,是华北豹不可多得的种源地和繁衍扩散的关键通道。
华北豹在山西很多山区都有分布,但由于村镇发展、公路建设等,部分林区成为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系统空间,不利于华北豹的扩散、迁移。建设生态廊道,让华北豹自由穿行非常重要。
近年来,山西从山、水、林、道等多方面对华北豹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到2025年,山西将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廊道。加强两大纵向(吕梁山、太行山)和四大横向(恒山、系舟山—云中山、太岳山、中条山)陆生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连通性,建成太行山—燕山华北豹重要迁徙廊道,划定并严格保护重要栖息地,科学增加华北豹种群数量,改善其生活环境。
编辑 : 顾冬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