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博泰上半年财务数据
对于母公司科伦药业来说,科伦博泰的授权收入同样重要。该公司在2023半年报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科伦博泰生物对默沙东确认收入10.37亿元,实现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减亏 88.51%。
科伦药业在公告中努力强调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除披露的变动情形外,科伦博泰与默沙东之间的合作无其他变动。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就三项临床阶段ADC资产及四项临床前ADC资产的合作并未受到影响。科伦博泰在持续性ADC资产的研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方面继续按计划进行,此外,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可以就新靶点ADC资产探讨其他合作机会。
公告还提到默沙东与科伦博泰继续合作的信心:默沙东依然致力于与科伦的合作,继续推进 SKB264/MK-2870、SKB315/MK-1200、一项未披露的一期项目以及其他临床前 ADC项目,将该等候选药物提供给有需要的患者。默沙东计划加速推进 SKB264/MK-2870 的临床开发项目,于近期发布了针对特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的启动。
国产药为何频遭“退货”?
今年以来,多家国产创新药公司宣布与跨国药企的合作终止。
今年2月,国内创新药企诺诚健华(688428.SH、09969.HK)发布公告称,收到渤健通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双方就口服小分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合作和许可协议,诺诚健华将重获许可协议项下授予的渤健所有全球权利。
9月19日,百济神州(BGNE.NS;06160.HK;688235.SH)也公告称,公司的全资间接子公司百济神州瑞士和诺华签署《共同终止和释放协议》,共同终止授权协议。协议生效后,百济神州瑞士重新获得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替雷利珠单抗的全部全球权利,且无需支付特许使用费。
从中外牵手的行业佳话到“退货”分手,关于终止的原因,大部分本土企业并未详细说明。对于“退货”现象,此前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还是技术原因为主,有时候是慢了,有时候是数据不好,有时候是副反应太大。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医药行业都在经历调整,跨国药企巨头也在重新梳理其产品管线,“退货”有时只是其商业化策略的变化,与国产创新药的好坏关系不大。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在媒体沟通会上曾提到,百济神州与诺华在合作过程中一直都在沟通,终止“不能说是谁提出来的”,是双方完全同意达成的一个决策。
汪来还表示,“退货”不会成为一个常态,中国创新药也不会被持续“退货”。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制药已真正意义上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中国药企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是走向世界舞台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一开始,自己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别人帮你一把。”
对于中国创新药“出海”,阿斯利康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出海”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将产品对外授权(License out),有的是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研发销售体系,后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出海”是“出”到美国市场才叫“出海”。还是“出”到其他市场?当一个公司考虑“出海”的时候,需要先对自己的“出海”做出定义。
谈及跨国药企在中国创新药出海过程中的意义,何静表示,包括阿斯利康在内的多家跨国药企都曾从中国引进创新产品,从这点来讲,可以说中国创新药获得国际认可。如果一家企业“出海”是想成长为全球性的制药企业,这就不是一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