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场
3月4日召开的扬州市法院一站式建设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2023年,该市法院新收一审民事案件52004件,同比下降0.32%,是全省唯一下降地区,诉源治理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去年诉前调解成功案件、诉前分流率和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均排全省前列
据介绍,扬州市法院积极对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目前已指导基层法院入驻3家县级平台、50家镇级平台,推动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全市法院82个党支部主动对接乡镇、街道社区、行业协会等,建成“网格法庭”109个,参与纠纷化解、指导调解3676次,化解矛盾纠纷1804起,联合就地接访382人次。针对劳动争议纠纷,联合总工会、人社局、司法局出台劳动争议四方联动多元化解方案,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运行4个月以来,化解矛盾纠纷62起,接待群众来访、法律咨询136批次。针对物业纠纷,联合住建局、物业协会成立扬州市物业纠纷调解中心,合力化解矛盾,2023年全市新收一审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下降42.34%。2023年,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83321件,诉前分流率82.36%、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63.88%,均排名全省第3位。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该市法院网上申请立案30915件,现场立、自助立、网上立、跨域立的立体化、多元化登记立案模式已经形成。建立行政机关电子送达库,着力提升电子送达成功率,全年电子送达成功率64.21%,同比上升6.99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2位。联合市公安局向立案当事人增设查询全国户籍人口信息诉讼服务项目,便利当事人立案、节约诉讼成本,运行4个月以来,共为当事人查询48人次,相关经验获省法院转发。推行管辖权异议二审案件无纸化办案,缩短卷宗流转环节,减轻基层工作压力。2023年,全市法院在最高院诉讼服务3.0平台得分79.14分,居全省第4位。
现场发布
【典型案例】诉前调解,化解160余名职工欠薪难题
江苏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系江都区一家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员工人数320名左右,业务以出口为主,曾于2015年6月在北京上市。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至2022年底累计欠职工工资逾千万元。2023年年初,公司160余名职工因工资未能及时到位,陆续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根据“法院+司法+人社”劳动争议多元解纷机制,将相关信息通报至江都法院。江都法院第一时间介入,与法律援助律师、劳动仲裁员共同帮助梳理工资构成和欠薪数额,积极与公司协调。后该公司陆续按比例支付部分职工工资,但仍有不少款项未付。江都法院遂通过与真武镇政府建立的党支部领办“网格法庭”工作机制,实地走访企业,了解公司与职工诉求,通过“面对面”调解,最终公司与职工达成一致意见,由公司分期支付所欠职工工资,后公司职工陆续返岗,公司亦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实现良性循环。
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市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持续推进涉企纠纷实质性化解,以法治服务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本案是一起由职工讨薪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江都法院通过“法院+司法+人社”劳动争议多元解纷机制,借助党支部领办“网格法庭”平台,将160余名职工工资问题通过诉前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减轻了公司和职工的“诉累”,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和职工讨薪问题的妥善处理具有示范指导意义。通讯员 扬法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