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在城里有大房子,那年秋天,老郭到离城12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镇看望幺姑,93岁的幺姑鹤发童颜,老郭问她长寿的秘诀,老人笑盈盈地回答,她每天中午要喝一小土碗白酒,吃上几块肥肉,午休后到镇上茶馆打打麻将。那天中午,在幺姑家吃了红烧蹄膀以后,刚退休的老郭就下了来小镇居住的决心。正好,幺姑家的表弟在镇上有一套闲置的青砖小院,表弟到城里买房生活了。老郭就把小院买了下来。
小院经过老郭和妻子收拾装扮,愈发拙朴可喜,前往小镇看望老郭夫妇的朋友纷至沓来,他们是来这儿喝茶、种菜、做饭的。
小镇上的邻居,大多在小镇四周有土地,一年四季里的新鲜瓜果蔬菜,几乎不要老郭去镇上买,他们一筐半篮地送来。有次我去老郭那里玩,我和老郭正在午睡,一个面如核桃的老人扛着一个硕大冬瓜径自进门而来,他把沉甸甸的冬瓜放在地上说,刚在自家地里摘的。老人说,这冬瓜狡猾,躲在草丛里长得这么大了还没被发现,要不是他进去割草,这冬瓜说不定就一直在那里老去了。当天晚上,老郭夫妇就用这冬瓜在柴火灶里炖肉招待我,还喊了小镇上的几个人来陪我。
老郭的小镇,是连接我与乡土大地的脐带。小镇而今还沿袭着每隔3天的赶集民俗,赶集那天,平时清寂小镇腾起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四面八方的乡人们摩肩接踵聚拢小镇,交易农产品。那些卖了农产品的乡人们,大多要在镇上馆子里炒上一盘菜,喝上一杯老酒,才微醺着离开小镇。小镇上有一家很有名的土菜馆,厨子以前是一个屠夫,浓黑眉毛上扬带着一股“杀气”,2年前开上这家小馆子后,我发现他眉毛已经软软地耷拉下来,面相也显得和善起来,这厨子确实烧得一手好土菜,都是本土乡野里的食材,肉也是喂养的土猪、土羊、土鸡、土鸭,吃着那肉,香浓黏嘴。厨子有一道土菜,叫高粱粑煎土腊肉,实在是我的最爱。寂静乡野,种高粱的乡人已差不多绝迹,但这厨子的婆娘在小镇后面山坡上,种了一片红彤彤的高粱,秋天,还没等到霜降,沉甸甸的红高粱在风中摇摆,我去高粱地里转悠,如一个醉酒的人那样兴奋。
前不久,我又去小镇看望老郭,离开时,青石板上两只白鹅,一左一右慢悠悠走着,为我带路。它们让时间也慢了下来。
作者:李晓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 华明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