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我起了个大早,乘坐公交,再转乘地铁,赶到莫愁湖西门内部停车场指定地点集中,静待采风美好时刻。活动日程安排:到王翰洲故居、绿博园、南京眼、鱼嘴公园、银杏里、莫愁湖等文化地标采风。九时许,在《茶亭》总编金立安、执行主编邹云香的带领下,十几位获奖作者及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一行二十四人,乘坐旅游大巴车,沿途拉开采点览胜的序幕。
我是一名异地文学作者,对南京建邺的地标文化了解甚少。首次参加这一采风活动,心里有些兴奋不已。我们首站到了王翰洲故居,该故居位于上新河河北大街83号地段。故居建筑古色古香,环境优雅清静,此建筑是在遗址上仿建的。小院内翠竹青青,花草茂盛,优雅大气,地面原小青砖记录下这段文化历史痕迹。步入馆内,我从王翰洲简介上,看到他人生的经历。他是做木材生意的,既是金陵富商,又是慈善家、古林名医、书法家、国学高手和佛学大师。金总说,原馆内没有王翰洲先生照片,还是他多方寻找,在他后代人那里找来的几张珍贵黑白照片。我说,那不容易啊!他还向我们简述关于王翰洲先生另一段小故事,尚没有写进去。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人知道王翰洲是金陵木材大王,想请他提供一些木材,他憎恨日本鬼子,心装爱国情怀,拒绝为日本人提供,表现了国人民族正义骨气。有人问,那日本鬼子怎么饶过他的?他说,也许王翰洲当时是响当当的金陵名人,所以,不敢动他,怕激起民愤吧!听后,我感到有这方面因素吧!同时,也为他有这样民族气骨精神而敬佩。
我们车又向绿博园行驶,到了那里,换乘旅游观光车。春日的绿博园,绿色一片,生机盎然。我们穿梭之中,树木茂盛,花草争春,空气中散发一股清香。车行至荷兰园处,这里是绿博园最美异域风光景点之一。园内盛开的郁金香,七彩斑斓,耀眼夺目,花香扑鼻,游人如织。一群女文友爱花如人,纷纷涌向花海,拍照秀美,她们几乎把美搂进怀里。据导游美女介绍,这里有15万多株郁金香,26个品种。荷兰园建筑风格独特,流淌异国风情味道,有高耸入云的风车塔,有田园风光的农舍,有特色的水车库,有木质结构的小桥,有梦幻般的池塘。置身其中,品花赏景,诗意绵绵,让你感受到没出国门就体验到异国情调。缤纷花朵将我们簇拥,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之感,明媚的春天在这里竞相绽放。
春光洒在大地上暖暖的,花香缠绕身上留下淡淡香味。从荷兰园出来,再坐观光车,沿江边大道向心中渴望的鱼嘴公园方向出发。一路上,江道一边临江,一边树木丛深,金灿灿油菜花张开笑脸,仿佛与我们轻语。车在向前行驶,一阵阵江风吹来,吹的人神清气爽,不时,看到江面上有好几艘货轮在逐浪行驶,也看到大鸟在江空飞翔。我与省作协汪政书记、扬子晚报诗风主编龚学明、《茶亭》总编金立安等人同坐一辆车,大家都赞叹江景美丽,空气清新,视野开阔。金总手持相机,一边拍摄江景,一边和我们畅谈。龚主编讲话风雅,说,金总过去是法官,现又是知名诗人,可以出本诗集,名字就叫法官与诗人。多么诗意啊!引来大家一片笑声。金总又向我们介绍,这条江叫夹江,水流不怎么湍急,过去这里曾是江南最大的木材市场。噢,这里还潜藏这么一段历史背景。谈笑之间,车已行至风景秀丽的南京眼。这座桥是为青奥会在南京举办而建的步行景观桥。桥一头在河西,一头连接江心洲,横跨两岸,桥身穿于两拱圆体之间,恢宏气魄。我站在桥边,手扶栏杆,遥望江水一片绿,绿到心窝里,似湖水那么清碧。我说,江水不一贯是浑浊的吗?怎么这么绿啊?站在一旁的龚主编说,这是阳光条件反射。是吗,大自然是如此的神秘。期间,大家都忙于拍照,顾不了江风吹乱了发丝。站在南京眼桥上,天蓝水绿,感慨万千,凝望一江春水,心绪随江水漂泊远方。
车继续向鱼嘴公园驶去。路上我想,江水有奔腾汹涌之气势,没想到亦有温柔的一面,风光裏夹在诗意里,真是“春来江水绿如蓝”啊!车到了鱼嘴公园,下车后,眼前的景色又是一番新气象。前方有一座高大的航标灯塔,似乎更像一个擎天柱伫立那里,日夜守望江水。沿江边有一座座伸于江面的栈道桥,像一把把大琴,弹奏一曲曲春之歌。我们一行人走上去观江水,虽江风依然很大,头发吹成乱草样子,但不失我们观江雅致心情。西处有两座跨江的长江三桥和大胜关大桥,东有座长江五桥。三座桥更像三条巨龙卧在江面上。茫茫江水,水天一色,阳光下,江水泛起朵朵银色浪花。有人好奇问,为什么这里称鱼嘴公园呢?我们看不到哪里像鱼嘴啊。导游说,这里是长江、夹江、秦淮河三水交汇处,江域到这里很窄,形成鱼嘴状,平视是看不出来的,只有航拍才能看到它的“真容”。顺告诉你们一下,这里是海豚活跃的地方,如你们今天运气好的话,还可在这里看到江豚呢。大家睁眼期待这一奇观出现。为什么江上有一座叫大胜关桥名字?袁裕陵老师说,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北伐军曾在这里打过一场胜仗,因此,孙中山先生特赐名为大胜关,以此作纪念。南京一共有两关,一个是下关,一个是大胜关。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处处见景,事事有故事。
采风时间安排较为紧凑。我们又转车先后到银杏里步行街和莫愁湖观景。三月正是花儿盛放的时节,银杏里街道两边,满目开的都是洁白的樱花,让人像步入“林海雪原”似的。而莫愁湖盛放的则是海棠花,粉色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万千朵海棠花,笑迎春风,映红了湖水,点亮了春天。这让我再次陶醉于春天里,不能自拔。
采风队伍里,不仅仅有南京文坛大咖和资深作家们,而且还有来自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王舒漫,江西的获奖作者王鸿平。间歇,我这里既遇见老友,也结识新朋,相互添加了微信,建立情感。通过半日采风,让我受益匪浅,为我提供了创作素材。这是一次文友的“会师”,也是一次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学与心灵碰撞的春天。采风,让我了解了建邺,认识了建邺,爱上了建邺,更让我看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学春天!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