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喜好游宴,尤其喜好赏花宴游。一年四季,花开时节,便是宴游赏玩最盛之时。正月梅花盛开,二月桃李杂花盛放,三月牡丹花开,诸如此类一年风光好景不断。洛阳人喜好在花开繁盛之处搭建园圃,四方伎艺聚集,都人士女载酒争相出游赏玩。民众选择各处园亭胜地,上下池台之间引满歌呼。一眼望去,畅游花市、戴花饮酒相乐之人不可胜数。
洛阳牡丹花盛开之时,当地太守通常带头举行万花会,宴饮会聚之地,均以花为屏帐。梁栋柱栱之上,全部用竹筒贮水,插花钉挂,举目尽是鲜花,锦绣繁丽,场面相当壮观。扬州地区以盛产芍药闻名于世,蔡京任职淮扬期间,一度效仿洛阳太守的做法,也举办万花会,岁岁循习,成为一种常例。
吴越地区也颇以牡丹花为盛。世传越之所尚唯有牡丹花,苏州地区的牡丹花品类繁多,花开时节游人往来如织,甚至还有所谓的“看花局”。宋初,僧人仲殊在《越中牡丹花品序》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当地的游赏盛况。每年清明节前后,迟日融和,正是牡丹花盛开时节。越地有人专门置办酒馔宴席,命乐工预备妥当,以待当地民众前来游乐赏花。来者不问亲疏远近,一律热情招待,当地谓之“看花局”。因而,当地有“弹琴种花、陪酒陪歌”之说,是吴越地区赏花游宴风尚的反映。
北宋太宗淳化年间,朝臣李昉的私家花园里偶然盛开五朵千叶牡丹花,十分艳丽。李昉兴起之余置酒张乐,召集宾客饮宴赏花。众人畅饮花前,把酒言欢,兴致盎然。
韩琦出镇扬州期间,初夏正值芍药花盛开,花丛中惊现四朵金腰带。金腰带乃芍药中的珍品,数十年偶尔会绽放一两朵,极其罕见。韩琦见之惊喜异常,于是大设赏花宴,与众人同赏。前来赴宴的有王安石、王禹玉、陈升等名流。宴席之上折花簪戴,宾主尽欢。之后,四人相继升任国家台辅要职,因而有“花瑞”之兆一说,后世更是将四人簪花升迁之事传为一段佳话。
唐时,扬州某太守园圃中栽种杏花数十行,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如期举行盛大宴会。为了增强赏花宴的趣味性,令每株花旁站立一名歌伎,美其名曰“争春”。宋人具有类似的宴赏风情,喜好于花开时节即景宴赏。北宋名臣范镇(字景仁)在许地期间,在居处建造大堂,有荼蘼架,高广可容纳数十人。每年春天荼蘼花盛开之际,范镇邀请宾客饮酒赏花,陶醉于花架之下。席间与众宾客相约,凡是荼蘼花飞落于酒中者,必须饮酒一杯,此即为历史上广为流传的“飞英会”。
以花为媒劝酒,欧阳修在扬州时也曾有类似做法。据传欧阳修在扬州建造的平山堂壮丽无比,号称淮南第一。盛暑天气里会客,取荷花千余朵“插以画盆,围绕坐席”,以荷花行传花酒令、饮酒。宾主兴致盎然,宴席散场,往往侵夜载月而归。
纪昌兰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12
校对 王菲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