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灯光掩映清江浦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华灯初上的一个夏夜,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一行在淮安里运河清江浦码头登上了一条古色古香的游船。

之前,我曾访问苏州、无锡、扬州等运河沿岸城市,不止一次乘船观赏这些城市的运河夜色,无一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晚的清江浦,同样期待。

启航以后,跟着导游小姐姐讲解,位于两岸的国师塔、清江浦楼、清江大闸,以及名人故居等,流光溢彩,一一出现在眼前。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今昔,令我们感叹不已。千年运河,奔流不息,在淮安绵延68公里,她成就了淮安的繁华和传奇。因漕运而兴的清江浦,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淮安在明清时期就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繁荣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在清江浦,挺立着二百多年前留下的一块“南船北马,舍舟登岸”的石碑,相传碑文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留下的诗句。

导游自豪地说,明清时期,商人行旅凡是由南向北的,均在石码头舍舟登陆,北渡黄河;由北向南者,则至石码头登舟扬帆。因此,这里是“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地,留下了“南船北马”的辉煌历史。

“前面这座岿然屹立的石闸叫做清江大闸,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清江大闸非常宏伟,是京杭大运河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石工建筑。”跟着解说声,游船来到了清江闸前。

清江闸是明清漕粮运输的咽喉要道,它用于控制里运河的流量和调节水位,以缓解湍急的河水,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故有“南北襟喉”之称。如今,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处重要遗产点。夜色中,它斑驳沧桑的样貌,引人注目。

沿途,我们经过了灯火辉煌的越秀桥、常盈桥、水门桥、长征桥等,每一座桥梁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成为人们夜游清江浦的前进通道。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河边亲水平台上,一群老人家跟着伴奏放声歌唱。清江浦街市的夜娱、夜食,也十分热闹。

烟火气不断升腾清江浦,正在成为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当年,康熙南巡时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清江浦的景象。如今,淮安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再现了清江浦的兴盛之景、繁华之所、绚丽之美,实现了古朴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值得称道。

吕晓露   文/图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