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屯溪老街的夏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卖货郎推着载有中国结、拨浪鼓、皮弹弓等许多传统小玩意儿的独轮车在流光溢彩的老街上招摇,游客纷纷围观。

“各位,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款使用纽扣电池的迷你型小马灯,价格便宜,安全可靠,娃娃们见了,一定会喜欢。”货郎快言快语地说。

“我倒是看上了那一盏原大的马灯,你可以卖给我吗?”一位游客问道。

货郎直截了当地回答说:“不可以,那盏灯是货郎的招牌。”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一位巡逻的打更汉子手提灯笼,敲着铜锣,边走边喊道。我们迎接他从不远处走来,又目送他向老街深处走去。

他的中式上衣的前胸和后背上特别标注的“屯溪老街”和“更”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午,我们抵达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的屯溪老街时,恰好遇上了一场大雨。万般无奈,我们在下榻的酒店里买了两副扑克牌,一边掼蛋,一边等待晴天。

傍晚,正如预报所说,雨止天晴,我们与许多游客一起走上了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老街的地面由大块青石板铺就,宽度至少在5米,有的地段可达8米,全长1273米,蜿蜒曲折。街道两边,商铺星罗棋布,其中“同德仁”、“茂槐”、“石翼农”、“合记春号”、“胡开文”、“谢馥春”等老字号店铺的大名,无不悬挂着出自名家之手的牌匾,匠心独具。在一家挨着一家商铺里,字画、干货、当铺、药房、饭馆,应有尽有。

“与我们之前走过的一些老街相比,屯溪老街不仅充满历史风韵,魅力独特。”我们一行不由赞叹。

不经意间,街头的路灯、店家的霓虹灯、商铺的照明灯同时大放光明,老街顿时流光溢彩,一个多彩的屯溪被“点”亮。店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特点是没有一家叫卖,众口一声的吆喝是“欢迎品尝”,且一律免费。其中,有烧饼、香干、米酒、绿茶、毛豆腐、山楂糕、墨子酥等,让人馋涎欲滴。

“主食、副食、茶水、酒水,应有尽有,我们要是没吃晚饭,逛趟老街,也能混个肚饱腰圆。”我们纷纷打趣道。

五代传承——只为做好黄山烧饼的周老纪烧饼店,由创始人周瑾瑜于1858年开办。经过100多年的传承和创新,第五代传人周斌在原有的蟹壳黄烧饼、梅干菜扣肉烧饼等品种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红豆沙烧饼、水果酱烧饼、黑芝麻大麻饼等,生意越做越红火。

在灯火通明的老街上,还有“同德仁”药店、“同和”秤店、“程德馨”酱园等一批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熠熠生辉。

步入一家茶叶店,买了一包具有清热明目功效的黄山胎菊,我们回到了就坐落在街边的酒店。在甜蜜的回味中,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一次走进了身披万道霞光的老街,石板路上除了一位保洁的老人在扫街外,到处一片宁静。明清时代的徽州古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在朝阳的照耀下,古朴典雅,格外引人注目。走在老街上,如同在翻阅一段消逝的岁月。街上有两家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的店铺,无人值守,夜不闭户,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

归途,夜幕下的老街影像不断在脑海里浮现:推着独轮车的货郎、打着铜锣的更夫、坐在店堂里的铁锅前炒制茶叶的茶工,以及香气四溢的各种美食,委实难忘。

吕晓露  文/图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