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成长氧吧|餐桌上如何多一些有营养的聊天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家长求助: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是在餐桌上。儿子成绩一般,我们忍不住就开始对孩子说教甚至训斥,导致孩子经常“眼泪拌饭”。饭桌上可以教育孩子吗?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书记校长、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特级教师任荔为您答疑解惑:中国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父母为孩子做的每一道菜,一家人一起吃的每一顿饭,餐桌上每一次的谈笑风生,都可以给孩子带来爱的滋养,让家的幸福感倍增。餐桌,可以说是亲子之间情感传递的重要纽带。

然而,一些家长往往是为了孩子好,常常在餐桌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讲道理,甚至责骂孩子:“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作业为什么这么磨蹭?”“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听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导致孩子一边哭泣,一边抽噎着吃饭,时间一长,自然将“吃饭”与“挨训”联系在一起,怎么可能有好心情吃饭呢?

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聊着有趣的见闻,传递着彼此的爱与关怀,这恰恰是一个家庭最美好、最幸福的模样。那么,餐桌,如何多一些有营养的聊天呢?

聊美食,每一个人都参与。餐桌是“食育”的最佳时间,讲讲食物的来源、制作和营养,感受什么是“粒粒皆辛苦”。开饭前,孩子负责分发一下筷子;饭后,帮忙收拾一下盘子、擦桌子,这些是孩子完全能够胜任的,能够培养对生活的掌控感,对家庭的责任感。

聊礼仪,坐有坐样,吃有吃相。和孩子一起吃饭,不妨聊聊餐桌上的规矩和礼仪。如,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家里来客人要让客人先上桌;等待长辈坐下后自己再落座;不将喜欢的菜拉到自己面前;夹菜时不能在盘子里乱翻;尝过的食物不能再放回盘子里等等。父母在餐桌上的样子,孩子自然有样学样。孩子没做到不是他的错,是孩子根本不懂,错的是父母没有教过,也很少做到过。

聊生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分享一天发生的趣事,分享一天学到的知识,吃喝玩乐、学习工作、社会新闻、朋友趣事、体育赛事、天气情况等都可以聊,这可以带动孩子的情绪,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餐桌上的任何一个话题,对于孩子来说都有教育意义,会塑造孩子更大的视野,更高的格局。

聊习惯,吃饭也讲究时间观念。任何事情都有其适当的时限,一顿饭也不例外。我们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进食。一个在幼年时期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养成拖延和磨蹭的习惯。用餐时,一家人都要关掉电视和手机,一起享受美食,分享内心体验。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正确态度,也可以养成孩子稳定的情绪和乐于助人的品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