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推新“落叶归根” 茱萸湾示范点开园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6日,扬州城市生态修复推出新的示范项目——园林绿化垃圾“落叶归根”茱萸湾示范点开园。这是继扬州2023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称号后,在城市生态修复方面实施的又一个重点项目。
2024年8月,市城管局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了“基于垃圾分类的扬州城市生态修复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启动了这一示范项目建设。
记者在示范点看到,由废弃木板围起的池子内,堆满了枯黄的法桐树叶,树叶上方约2米处安装了一个球形摄像头。池子的旁边,是一个中控系统显示屏,上面显示多个数据。中控系统显示屏旁边,是两只大的塑料桶和小型水泵。
现场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周传斌博士介绍,摄像头能够识别池子内园林绿化垃圾的颜色,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传输到中控系统,系统经过比对形成新的信号发送给水泵,去指挥水泵的喷水量。“枯枝和鲜草鲜叶的颜色是不一样的,通过中控系统测算就能知道它们的碳氮比,然后通过水泵流量控制园林绿化垃圾含水率,达到一个最适合有机物分解的数值,加快它们的腐化。”
周传斌介绍,城市一年四季都会产生行道树枝叶、废弃草坪等不同颜色的园林绿化垃圾,茱萸湾示范点就是通过自动化识别的手段,让这些垃圾尽快腐化变成肥料。这一处理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就近处置和低成本,就近将周边的此类垃圾收集起来集中处理,“落叶归根”,终端物肥料就近消化,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处置成本,减少了城市垃圾量。同时采用最简单、最常规的设备,向垃圾喷洒添加有尿素、微生物发酵菌剂的水,促进垃圾腐化,减少了用工和对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城市生态修复,大的有山体、水体的修复,小的有湿地、植被的修复。“落叶归根”茱萸湾示范项目是基于垃圾分类需要解决园林绿化垃圾问题而实施的小型示范性生态修复项目,既是发挥“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扬州城市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需要,又是扬州“无废城市”“无废细胞”建设的需要,更是推进扬州垃圾分类治理提质增效的需要。该项目通过生态堆肥的方式,将园林绿化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既减少垃圾堆积,又有效回馈大自然。项目的建成将为全市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可行性路径,将来有望在市区众多口袋公园中应用,进一步提升扬州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水平和垃圾分类治理质效,最终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扬州样本”。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