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榜可测儿童天赋的基因检测 图据网络
然而,专家指出,我国现在没有医院可以通过这种基因检测去预测孩子天赋,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测试结果通常以概率形式呈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主要依靠消费者提供的样本中的基因组信息与科研机构的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其实就是穿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
天赋的确存在,但具体哪些基因带来哪些天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明确,更不足以作为依据预测一个孩子的命运。试图通过检测,找到“精准”的培养“捷径”,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本身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孩子不是机器,不能用说明书来“驯化”,孩子的人生也不能靠猜想和预测来安排和设置。尊重差异、静待花开,才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比起跟风缴“智商税”,家长更应该理性思考,客观判断。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包裹在科学外衣之下,颇具迷惑性,家长要理性对待,避免落入商家的消费陷阱。此外,还要警惕测试结果被滥用的可能性,避免侵犯个人隐私。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监管,及时评估和区分哪些是确定性成果,哪些尚处于测试和研究阶段。对于后者,应严格禁止入市,以维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